虽然可以推断出是在雍正继位后,可史料里找不到任何十二美人图创作时间的直接记载。我们只能想象如下这番情景:按照《清鉴辑览》中提到的制作流程,雍正会先派人传旨描述自己心中的愿景,然后画工起样呈进,看到画样,以细致著称的“清王朝封建主义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雍正会给出非常具体的意见,包括各种细节的改动,然后再传旨画工修改,经过反复到他满意,实物才会投入制造。屏风造好后,雍正多半还会命令做些细部改动,如换衬面之类。小事和细节一向最能展现雍正为人熟知的性格脉络,和他批奏折时的脾气一样——絮叨,繁琐,有强迫症的嫌疑。《雍亲王十二美人图》正是如此性格脉络下的一件造物。
把赵广超、吴靖雯在《十二美人》中引用的一览表中所列《胤禛行乐图》5开的“第5开”(创作年代不详,下文称《胤禛行乐图之五》)与《胤禛读书像》和《胤禛行乐图》的“第1开”放在一起观察,三幅画中的胤禛几乎一模一样,尤其在《胤禛行乐图之五》与《胤禛读书像》中,连盘在胤禛头顶的发辫都如出一辙。从面相上看,在这三幅画中,胤禛约莫三十岁左右,这正是他在康熙四十八前后晋爵雍亲王的时候,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胤禛从康熙处获赐圆明园。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幻象是胤禛的“心理画像”(Psychological Profile),是他不同年龄段的心理侧写。结合着画外的历史真实,胤禛早期画像中的情愫不难揣测。《胤禛行乐图之五》中胤禛刚刚晋爵亲王,为夺嫡另辟蹊径,在父皇御赐的圆明园内韬光养晦、参禅悟性,初秋他掩卷停云小憩,妻妾随侍一旁——画中四名面目清晰、特征各异的女子正是四爷最宠爱的女人。胤禛一生有许多画像,有些分明是画给外人看的,尤其是给康熙看,是一着棋。《胤禛行乐图之五》中悠游闲适、夫妻琴瑟和谐的场景是胤禛人生中难得的岁月留痕。
解释是:年敦肃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家远祖乃明朝辽东指挥使,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成为包衣,编入镶白旗汉军,皇太极时年羹尧父亲年遐龄获准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后累迁至湖广巡抚,年羹尧本人也走科甲之途,成为翰林学士,不到三十岁便当上四川提督,按照皇太极颁布的旨意,此时年家已脱离包衣下贱身份,成为汉军自由民。康熙四十八年,胤禛晋爵雍亲王,成为镶白旗旗主,年家理所当然是雍亲王的下属,此前胤禛的旗籍也是镶白旗,旗人对本旗的领主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年敦肃初入胤禛藩邸时身份不会太高,大致与孝圣差不多是说得通的。后来,胤禛为拉拢年羹尧,奏请康熙封年敦肃为侧福晋。另外,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胤禛曾在年敦肃病危前夕曾给礼部下诏,《雍正朝起居注册》中曰:“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
从生育率来看,李氏和年敦肃是胤禛所有妻妾中为他生孩子最多的。另外,赵广超、吴靖雯在《十二美人》书中提到一点易为常人忽略的细节,即《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中美人耳环是汉式——满族旧俗,女孩出生后,一耳穿三孔,戴三钳,称为“一耳三钳”(耳钳,类似如今的耳环)。清代宫廷后妃皆此妆束,这是满族妇女必须遵守的,有别于汉族妇女的一耳一坠。不得不说,胤禛确实偏爱汉族女子。抓住生育率和满汉服饰装束区别这二条线索来盘点,胤禛确实偏爱汉族女子。《雍亲王十二美人图》寄托的究竟是胤禛对哪位女子感情?最有可能的答案是:年敦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