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有那么一些仕女画代表作品,呈现的是本朝代的审美。而清代雍正时期,人们眼中的美人却可以从故宫所藏这十二美人图得见。
《雍亲王十二美人图》是后来命名的,顾名思义,这组图共有12幅,画了12位美人。从命名的“雍亲王”这俩字来看,能知道它和雍正帝有关。
整套美人绢画都没有画家的落款,也没有任何文字或标注能说明画作的名称,之所以知道与“雍正”有关,是因为其中一幅画,就是下面这幅“裘装对镜”,上面有雍正的题字落款和印章。
雍正原名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子,我们熟悉的四爷,雍正是他登基后使用的年号。在这幅画中,有“破尘居士”的落款和“壶中天”、“圆明主人”的印章,这三个别号,都是雍正在登基前使用的。
绥成殿是一座两层的楼阁,楼上供奉着两座金漆木塔,当时这画就藏在塔座之下,免过一劫,被发现后移存至寿皇宫。
最初登记的时候它被命名为“古装后圣容”,除此之外没其它标记。然而这点很奇怪,因为清宫后妃像都会“书以名号”,记载为“某妃喜容”、“某嫔喜容”,最简单的也要写上“主位”,但是这十二幅美人画却没有这样的做法。
曾经有段时间,故宫文物登记账目称这组画为《清人画胤禛妃行乐图》,把这里的美人当作是胤禛的妃子,而后来这个名字又被取消了。主要原因就如上面所说。
由此又衍生出了一个疑点,这画的要不是雍正的嫡妃,那她们为何会出现在雍和宫,后来又被送到寿皇宫呢?
而寿皇宫供奉的是列祖列后的肖像,皇帝画像每日悬挂,皇后画像春节的时候拿出来同挂合祭,这里总的来讲就是一个放皇帝皇后、后妃画像的地方。如果不是后妃的画像是不可能入藏其中的。
对于这些美人的身份,主要有两种猜测,第一是,这就是单纯的十二个美人画像。古代画个美人图的也没什么,毕竟仕女图也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第二种是说这十二位美人其实都是一个人,是胤禛的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皇后那拉氏为原型创作的。
雍正十年,也就是公元1732年,皇帝忽然下令,把这组画从围屏上拆下来重新装裱,之后该组画辗转至紫禁城的延禧宫,自此藏于深宫,也躲过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
这是一段文字记载,因为和那十二幅美人画描述比较契合,所以人们默认为它说的就是那组画。
但疑点在于,深柳读书堂上的围屏定名为“美人十二张”,鉴于清代严格的位号尊卑制度,这就表明它所画的人物不可能是后妃身份,如果是后妃,就一定会注明。
都说乾隆是农家乐审美,和他老爸雍正的审美隔了个银河,在历史记载中,他确实有着极高的艺术品位,对艺术细节也严格把握,这套“十二美人图”就能向世人展示他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