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舞者刘迦:肢体第一次变成枷锁,第一次在舞台说话

频道:恐怖电影 日期: 来源

“我是一名舞蹈演员,《弗兰肯斯坦》需要说话、需要台词,像一名真正的话剧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角色。我做了很长时间心理建设。”9月22日至9月24日,话剧《弗兰肯斯坦》亮相上海大剧院。作为领衔主演之一,舞蹈演员刘迦与袁弘、闫楠轮番诠释弗兰肯斯坦、人形生物。

主演《弗兰肯斯坦》前,刘迦几乎没有在剧院舞台上说过话。作为舞者,刘迦拥有傲人履历: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拿遍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军文艺汇演表演金奖、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金奖及最佳编导奖等国内外奖项,两次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综艺《舞蹈风暴》《披荆斩棘的哥哥》又让他走入千家万户。

接下《弗兰肯斯坦》,刘迦有过忐忑,“当你初次进入陌生领域,内心肯定很不安。排演《弗兰肯斯坦》短短几个月,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忘的回忆、非常重要的转折。”

被誉为科幻小说鼻祖的《弗兰肯斯坦》由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于1818年,故事始于科学家弗兰肯斯坦通过无数次探索,终于在实验室中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的人形生物。爱与管教的缺失,现实中遭遇的歧视,让本性善良的人形生物逐渐在心中酿成仇恨之火。

话剧《弗兰肯斯坦》要求男演员拿下弗兰肯斯坦与人形生物,他在下午场演弗兰肯斯坦,晚上场演人形生物。

“《弗兰肯斯坦》很奇妙,虽然是两百年前的作品,玛丽·雪莱笔下的角色放到现在依然可以代入生活。一个创造者、一个被创造者,弗兰肯斯坦、人形生物看似是两个极端,我慢慢发现他们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体里的两个生命。不同角色转换,一切都是新鲜的。”

刘迦希望打破观众的刻板印象——看到他,好像只能在剧场里跳舞,在电视上也只是舞者,“人生有无限的可能,话剧何尝不可?”

刘迦的话剧舞台从模仿开始,“先把我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定位非常清晰,才能谈自己的二度创作。”到《弗兰肯斯坦》排练厅的第一天,刘迦已经解决了所有台词,“排练时间很短,我只有准备好了,导演才能在三周里给我提出更高要求。”

刘迦把忐忑不安转换为理性审视导演在排练厅提出的要求,“每句台词、每个字应该怎么表达,有什么样的情绪、声量,如何传递给观众……我从话剧新人慢慢成为接受大师班教育的学生。”

台词有难度,更难的是要忘记舞者的身份,“肢体是我的加分项,也成了我的枷锁。舞蹈演员的标签出现在话剧作品,其实是矛盾和突兀的。我的身体要为角色服务,寻找自然流露的本能,而不是让身体变成另一种语言表达。”

刘迦放弃肢体优势,完完全全去迎接一个新的角色,“塑造人形怪物的所有动作,都根据自然人的成长规律来。因为我有舞蹈经验和基本功,表现不那么协调的身体时候,有更多的空间、可能性。这也打开了我的认知。当我重新回到舞者身份时,除了用肢体语言去说话,更会去考虑角色。”

“这可是弗兰肯斯坦啊!”闫楠认为自己今年对于人形生物和弗兰肯斯坦这两个角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表演。袁弘也再一次感叹这部百年经典文学著作的超前性,其提出的母题与批判精神,随着近年来社会科技的发展一语成谶。

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中文版由环球莎士比亚剧院前任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及中国导演李任共同执导,编舞及肢体指导王亚彬等联袂加盟,去年6月首演以来,巡演40场,大麦评分9.2分,创下票房佳话。

《弗兰肯斯坦》中文版首次尝试融入玛丽·雪莱这一人物角色。剧中,人形怪物-女人形生物,弗兰肯斯坦-伊丽莎白两条人物关系线,也为异化冰冷的故事更增怪诞的浪漫氛围。现实与虚构相互指涉,文学原著中蕴含的母题经过舞台演绎得以放大,并与当下的时代碰撞出更为鲜活的意义。

今年刚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最佳新人奖的黄兆函饰演女主角伊丽莎白,她表示:“很多观众无法理解伊丽莎白为什么要依附在弗兰肯斯坦身边。看到这种不理解我感到可喜,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200年以后的女性有更多选择、有更独立的人格,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定义亲密关系、自由选择爱的方式。”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