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虽有老牌香港明星加持,但却被观众斥为烂片,在网上也未掀起波澜;后者则是台湾当红小生的惊喜之作,在豆瓣斩获8.2分的较高评价。或许通过比较这两部电影,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港片没落的困境,以及寻求复兴的可能。
见识过“吴京”深入战区腹地,近乎以一人之力,撂倒整个雇佣兵团的雄姿后,观众对“战狼叙事”的期待,似乎已经饱和。后续的同质题材,必须寻求突破,方有一线“生机”:如《红海行动》,将孤狼拓展为群狼,改个人英雄为团队作战;如《万里归途》,变狼为羊,弃武从文,从外交官视角讲述撤侨的危险和恐惧。
而在触及到更为深刻的社会议题时,《鬼家人》的表现更加令人惊喜。它用喜剧的姿态反对严肃,以轻巧的商业桥段替代沉重的舆论话题,将苦大仇深演化成无关利害的愉悦,反而能使得大众更易接受,完成主创最终的表达:我们所讳莫如深的东西,本不是洪水猛兽。
成龙的《狂怒沙暴》就是典型代表:剧情薄弱,逻辑混乱,情节套路,人物单薄,完全让人提不起兴趣。再拿最近上映的《扫毒3》举例,该片以“兄弟情”为叙事核心,结果只是靠混乱的闪回来展示,潦草的爱情线更是令人困惑。此外,就是狂轰乱炸,你追我赶,狂热地痴迷于动作场面。一部动作戏,有动作而无戏剧,被众多网友评价为“这是一部没有剧情”的电影也不算冤枉。
反观台湾,凭借《想见你》出圈的阳光男孩许光汉、施柏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的国民男友刘以豪,《不良执念清除师》中的高中生曾敬骅,更不用说在《我们与恶的距离》等多部优秀作品中频频亮相的吴慷仁,以及较早成名的王大陆等人,台湾的新生代已然站到了属于他们的舞台上。
黄子华主演的《毒舌律师》是首部破亿港元的港产片,只是题材内容未有大的突破,仍然在讲一个类似周星驰《九品芝麻官》《审死官》那样的故事:一个良心觉醒的律师(小官)为民伸冤,抵抗强权。最大的创新只是将故事背景置于当下。有人称该片其港片复兴的开始,但后继乏力的现状,不过是对这个说法打了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