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山西话》丨胡人吃饼骑驼俑:赶路的“干饭人”

频道:古代言情小说 日期: 来源

走近它,追寻过去;认识它,探索时空。世界的奇妙,由博物而来。欢迎和《山西话》一起走进“三晋奇妙文物”。今天我们走近胡人吃饼骑驼俑。

一只骆驼昂首嘶鸣,双峰间驮着的皮囊里装满了丝绸锦帛。骑骆驼的人,深目高鼻,胡人样貌,头戴圆毡帽,手中拿着胡饼,一边赶路一边吃,嘴里仿佛说着“真香”。

近日,这件名为胡人吃饼骑驼俑的文物,先后在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展览、“何以中国”展览和《国家宝藏》节目上亮相,因为动作特别有情节感,引人关注,成为一件网红文物,被评价为“最可爱的文物”。好多觉得大胡子胡人“真香”的网友,还给他制作了各种表情包,化身自己的聊天“代言人”。

别看这个胡人俑看上去憨憨萌萌的,背后的历史可不简单。这座胡人吃饼骑驼俑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隋代墓葬之中,全名叫胡人吃饼骑驼俑。墓主人为斛律彻,去世于开皇十五年(595年),葬于开皇十七年(597年)。有明确纪年的隋代墓葬在山西并不多见,此墓出土的墓志记述了斛律金至斛律彻四代人的历史。隋是魏晋南北朝进入盛唐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期,为唐代与各异域文明兼容并蓄的恢弘气度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的过渡性历史特征也反映在胡人吃饼骑驼俑身上。

具有浓厚西域特色的胡人吃饼骑驼俑出现在隋代晋阳是有特殊含义的。首先是时间特殊,它出现于北朝晚期到隋唐这一从乱世向治世的转折时期;其次是地点特殊,它出现的晋阳地区是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胡人身着圆领窄袖胡服,骑坐在高大的骆驼上,浓眉高鼻深目,左腿平伸,右腿弯曲,左手握缰绳,右手拿饼,通过胡饼、骆驼、丝绢、皮囊,加上浓眉高鼻深目的胡人,可以判断陶俑刻画的是一位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胡商,整个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胡商往来的场景。

与骆驼俑相伴出现的胡人俑,在汉代时期偶然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逐渐增加,在隋唐时期达到顶峰。丝绸之路从汉代开辟发展到隋唐,无论是骆驼俑还是胡人俑,从汉代到隋唐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丝绸之路贸易的日益增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范围也日益扩大。

从经济贸易角度来讲,魏晋南北朝时期,波斯萨珊王朝统一后与北魏建立了联系,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交流频繁。唐王朝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经营。同时,唐朝在国力强盛之后,击败了漠北高原的游牧民族突厥,使得东西方贸易比汉代更加繁荣。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汉代统治者崇尚含蓄内敛的儒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唐王朝的建立者本身就带着塞外民族的豪迈大气,所以唐代文化呈现兼容并包的特点,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外来物品备受唐人推崇也是意料之中的。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胡人吃饼骑驼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物,集多元文化特征于一身,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这个赶路的“干饭人”陶俑造型生动可爱,蕴含艺术价值,这也是大众喜欢它的原因,可见,它的走红既是偶然,更是必然。

• 本期部分声音素材来源于抖音号“文博山西”《山西这位“干饭人”,吃饼骑驼忙赶路》、抖音号“博物馆学文化”《“何以中国”展中最可爱的文物》

您喜欢录音吗?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

1、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

2、音频格式为mp3,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也可自己加垫乐。

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

关键词:魏晋干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