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 大作简单来讲就是游戏大厂( EA、动视暴雪、Rockstar Games 等)制作的高成本、大体量、高质量(也有一些作品花了很多钱但口碑扑街)的单机游戏。例如R星公司为开发《Grand Theft Auto V》(侠盗猎车手5)花了1.37亿美金,这个数字对于国内游戏界是无法想象的,但大厂对于3A大作的信心,就像好莱坞投资人对其电影大片一样。
相比于大片,3A游戏的引进条件则更加严苛——除了有关部门会对开发者或运营机构会层层审查(且周期动辄数月至数年)以外,同类内容在电影里能够出现,在游戏里可能就会变质,比如游戏中为过审而出现的“绿色血”,但电影中一些红色血液却允许出现。
由于国内电影不具备分级制度,也就是说内容是面对全年龄人群的,所以片方会通过将淫秽色情、血腥暴利、政治相关等违禁内容进行删减,最终获得出版上映资格以及相关出版号;而国内玩家在购买正版游戏时也不受年龄限制,且对于开发商来,冗长的审查期会让游戏价值大打折扣,万一不过审,那又是长达数月的修改以及再审。
“很多国外3A游戏无法在国内发行,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成本和时间耗不起,”一位游戏行业从业者告诉36氪,“一些国内独立游戏开发商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且他们的资金非常紧俏,这直接导致很多独立团队最终转做盈利空间更大、风险更低的手游、页游。”
但“遵守规则”的 WeGame,近一年时间里,上架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小游戏或 MOBA 类竞技游戏。其中,不乏有《星露谷物语》这类体量虽轻但游戏性很高、口碑很好的游戏,但3A大作的缺失一直让人觉得 WeGame 作为对标 Steam 的平台有些名不副实。
反观坐落于美国的 Steam 游戏平台,只要不是直接竞品(例如 EA 旗下的 Origin 平台)的游戏,几乎都可以上架,甚至会出现一些“先上车后买票(先上架后过审)”的情况——当然,这也源于国外对于游戏内容的宽限以及分级制度的完善。
Steam 的开发商 Valve 是由 Gabe Newell(外号:G胖)于 1996 年创立,早期业务为开发单机游戏。2003 年,Valve 发布第一代 Steam 平台,用于游戏的出版、网上对战、玩家互动、游戏内容组织和更新,初衷是 Valve 认为,光盘对于玩家来说不够便捷,而使用数字下载方式来获得游戏,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即可。
发展至今十几年,Steam 平台已经积累了数万款游戏,几乎所有PC游戏开发商都会将游戏上架 Steam,这样既省去很多宣发成本,也能基于平台做运营。而视野拉回到《怪物猎人世界》——这款游戏同样上架了 Steam,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Steam 游戏终究是盗版,无法与腾讯拿下运营权的国服正版相比。
虽然近期有消息称,曾与 Valve 多次合作并在国内代理过其多款游戏的完美世界,将负责 Steam 在国内落地相关业务,但要解决上万款未过审游戏的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
《怪物猎人世界》作为热门 IP “怪物猎人”的最新正统续作,早在年初便在索尼 PS4 平台上架。当时,来自日本的怪物猎人开发商卡普空(CAPCOM)曾通过社交媒体表示,《怪物猎人:世界》只有亚洲版会提供中文字幕,而其他版本,包括日版、美版和欧版都不会有中文。此外,考虑到游戏在亚洲地区是PS4独占,所以也就是说只有PS4亚洲版游戏支持中文。
而 WeGame 下架《怪物猎人世界》后,除了引发了 Steam 与 WeGame 玩家间的争论以外,PS4 玩家也被卷入其中。当然,从 PS4 独占中文版《怪物猎人世界》,可以看出卡普空希望整合玩家群体、提升玩家体验的初衷,但最终腾讯缘何代理PC端中文版游戏则众说纷纭了。
内部困难则与腾讯此前的“广撒网”的布局战略有关,以怪物猎人IP为例,腾讯早在 2013 年便发布了与卡普空合作开发的《怪物猎人Online》,并于 2016 年底正式公测。
据知情人士称,这款“以腾讯为主”开发的IP游戏,因游戏机制、运营方式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其口碑并不好,这也成为了腾讯最终引进《怪物猎人世界》的诱因之一。但《怪物猎人Online》实打实花了腾讯很多钱,腾讯也专门为其开发了 CryEngine3 游戏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