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雷蛇炼狱蝰蛇V3专业版评测:变强变轻的代价是什么?

频道:跑车汽车 日期: 来源

前段时间关于游戏鼠标的讨论中,小雷提到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游戏鼠标”是2003年发布于雷蛇的Razer Boomslang——一款DPI“高达”2500、轮询率125Hz的USB游戏鼠标。但其实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这款2100/25轮询率00DPI的Boomslang其实是这个系列的升级版了,它的上一代——发布于1999年的Boomslang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游戏鼠标。

根据Newzoo的数据,去年雷蛇在全球游戏外设市场中实现了11%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罗技的16%。此外,雷蛇也拥有游戏外设品牌中最高的用户忠诚度,堪称游戏外设领域的ROG。毕竟ROG做外设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而且雷蛇和ROG在游戏外设上都有一个共同主题——灯光。由于雷蛇产品的灯光设计过于“夺目”,网上关于雷蛇“灯厂”身份的吐槽也是层出不穷。

不过这种重营销轻技术的做法也无形间削弱了雷蛇的产品竞争力:根据雷蛇去年的中期报告:雷蛇研发费用在2亿元附近已经维持了多年,但营销费用却节节攀升来到5.54亿元,同比提高超过40%。一边是不见增长的研发投入、一边是年年攀升的营销费用,背后还有步步紧追的罗技、赛睿和ROG,2022年的雷蛇,急需一款新时代的“Boomslang”来稳固自己的市场,让大家知道那个“始于玩家、赋予玩家”的游戏外设品牌依旧把玩家放在首位。

此外,V3 Pro也改用了雷蛇第三代光学微动。和传统的机械微动相比,光学微动在原理上光轴键盘大致相似,用内部的激光和遮光板来代替传统微动的金属簧片结构。除了在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快的触发响应速度外,由于没有机械簧片与触点结构,光学微动不仅稳定性更好,同时寿命也比机械微动要长。

除了配置上的三大改动外,V3 Pro在外观上也和V2 Pro有所改动。但不同于配置上的“正面改进”,V3 Pro外观上的改进就不一定能得到所有用户的一致认可。之前说过,游戏鼠标手感的“一致性”是评价游戏鼠标的重要指标,即使迭代产品只是“微调”的鼠标的造型,这些细微的变化也会被玩家察觉。

从鼠标“头部”开始看:V3 Pro的前部宽度较V2 Pro有所收窄,左右键表面的起伏也变得平缓,手指的导向性略微变弱。如果你平时打游戏时喜欢食指和中指“劈叉”的话,改用V3 Pro需要些许的适应时间。另外,V3 Pro的左右键也从鼠标顶壳中分离出来,改为独立按键。虽然看起来没有V2 Pro那么具有“攻击性”,但对按键触发均一性来说有所改进,好评。

接下来就是小雷我作为V2 Pro用户做不适应的一点:V3 Pro调整了鼠标背部拱起的曲线,最高点从鼠标中心向左移动,同时鼠标两侧的线条也有所调整。这样的变化为用户手掌带来了一个轻微外翻的角度。从人体工学的角度看,轻微外翻的设计可以缓解用户疲劳。但和V2 Pro相比,V3 Pro的设计会导致鼠标的中心不居中,对手感的影响较为明显。

V3 Pro在鼠标两侧的改动也有些“大刀阔斧”:V3 Pro取消了鼠标两侧的高阻力防滑橡胶侧裙设计,且鼠标拇指侧的凹陷也近乎完全消失。橡胶侧裙与拇指槽的改动让V3 Pro手感上与一个“光滑的硬质肥皂”非常相似,再加上之前提到鼠标中心偏移,相信“滑手”会是不少“老用户”对V3 Pro的第一反应。

首先,V3 Pro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作为一只雷蛇鼠标,V3 Pro居然取消了雷蛇Logo RGB灯的设计,将其替换成了表面印刷的亮面印花。另外,V3 Pro也取消了V2 Pro的三模设计,只保留了2.4G和有线传输两种工作模式。但最令小雷不解的是V3 Pro取消了鼠标底部充电触点的设计,只能通过有线连接来充电。

所幸在V3 Pro上雷蛇终于改用了USB-C充电,且接口处不再像过去的microUSB接口那样用限位卡扣阻止用户使用其他品牌的数据线。小雷身边不少雷蛇鼠标用户都对雷蛇的接口卡扣深恶痛绝,为了实现数据线通用,小雷甚至用角磨机把V2 Pro的卡扣打磨掉。此次改用真正通用的USB-C接口,实属V3 Pro的高光时刻。

而雷蛇炼狱蝰蛇V3 Pro作为雷蛇去年宣布退市后的新一代游戏鼠标,除了是Focus Pro 30K时代的代表作之一,也将是雷蛇重回技术主导时代的核心产品。不可否认炼狱蝰蛇V3 Pro当前1099元的售价确实有些“脱离群众”,在产品细节上也还有不少打磨的空间,但以一个真的原价购买炼狱蝰蛇V3 Pro的雷蛇用户的角度,我依旧看好炼狱蝰蛇V3 Pro的前景。相信在下半年新款鼠标开始加入到电商优惠的行列后,炼狱蝰蛇V3 Pro可以重塑雷蛇曾经的辉煌。

关键词:蝰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