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国民神车”桑塔纳深陷停产疑云

频道:轿车汽车 日期: 来源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桑塔纳在国内最早打出的电视广告语,曾一度让桑塔纳品牌风靡大江南北,在国内市场的累计销量已超过600万辆,并被冠以“国民神车”的称号。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VW371/8CS车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公司拟利用现有厂区内车间进行技改,项目总投资为23.11亿元,工厂当前所生产的新桑塔纳、浩纳、昕锐、昕动和途岳等5款车型的计划产量均将归零,取而代之的将是途铠系列、VW371/8CS 系列、波罗系列和途岳改款系列,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上述四款系列车型共线生产,“全厂总产能维持不变”。

这也引发了业内对于桑塔纳系列车型或将停产并最终退出市场的疑问。对于上述疑问,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目前,桑塔纳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都在正常有序开展,后续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产品规划。”

其中,新桑塔纳、浩纳、昕锐、昕动和途岳等5款车型在技改前的年设计产能分别为22.44万辆、1.8万辆、8.34万辆、1.8万辆和10.5万辆,但技改后的设计产能将全部归零。取而代之的将是途铠系列、VW371/8CS 系列、波罗系列和途岳改款系列,四大系列车型总产能为44.88万辆,与仪征工厂原有产能相吻合,并将实现共线生产。

“汽车行业每款车型的产能具有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调整的特点,因此本项目共线生产的四款车型具体每款车型的生产量不确定,投产后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调整,但技改后全厂总产能维持不变。”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方面在环评报告中表示。

新桑塔纳车型的设计产能在技改后归零,也被媒体及业内人士解读为或将停产。对此,记者致电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相关人士,但其未做明确回复并匆忙挂断了电话。而公司所在的仪征汽车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则表示:“对于仪征工厂技改项目的进展情况,目前并不清楚。”

不过,上汽大众方面也表示,公司现阶段会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排产计划,优先保证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的产能。上汽大众与德国大众、大众中国一道,正与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开展协调工作,尽可能优化资源调配,希望在未来几个月中能弥补这一缺口。

作为国内汽车合资品牌的“先行军”,桑塔纳在市场的发展历史已近40年。1983年4月11日,一辆手工组装完成的轿车在上海缓缓驶出,中国首辆桑塔纳轿车就此诞生,也让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了合资之路。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38年中,桑塔纳曾有22年蝉联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冠军,一度成为“国民神车”。记者获得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桑塔纳在国内的累计销量超过624万辆,其中今年1-10月累计销量超过13.5万辆。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生产桑塔纳的积分成本也被不断放大。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国内实行双积分政策的背景下,上汽大众每生产一辆桑塔纳就要承担0.42个负积分,相当于每卖出一辆汽车就要缴纳2000元左右的罚款,这也加大了生产成本。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在今年4月9日公示的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显示,上汽大众去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及新能源汽车积分分别为-689778分和-92888分,总积分为-782666分。

据了解,当前按照3000元/分的积分交易价格计算,上汽大众今年在抵偿桑塔纳车型所产生的负积分方面就需要承担的1.74亿元额外支出;而如果按照5000元/分计算,这笔费用将被增加到2.9亿元。

同时,国内紧凑型轿车的细分市场竞争激烈,包括上汽大众旗下朗逸车型在内的多款车型也都成为了桑塔纳的竞争对手。上汽大众4S店的销售顾问向记者表示,和桑塔纳相比,朗逸的销量更好,“朗逸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较桑塔纳更受欢迎,并且在价格方面最多再付2万元就能够入手。”

除了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外,大众集团本身的转型计划也将影响着桑塔纳的命运。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告诉记者,大众方面已经明确了传统燃油车方面未来的发展路径,目前传统燃油车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都在进行缩减。“如果桑塔纳不能进行全面改款换代的话,最终可能会面临停产。”

彼时,上汽大众新一代桑塔纳在中国推出,并且衍生出了新桑塔纳尚纳和浩纳等新车型。但是桑塔纳也由中高端的中型家轿变成了较为经济的紧凑型轿车,制造平台也由PQ25取代了之前的帕萨特B2,在新车型上市后的短短18个月时间内,桑塔纳的销量就突破了30万辆。

关键词:桑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