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王竹鸿在抢险救灾一线已经连续奋战7个昼夜,每天平均睡眠不足5小时。他是第12集团军“临汾旅”转业待安置的原副旅长。
7月4日22时许,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孙家大队堤坝,洪水肆虐,暴雨如注。王竹鸿脚步匆匆,神情严肃地注视着波涛汹涌的湖面。每到一处,他一边现场指挥,一边为战友们鼓劲加油。就在前一天,王竹鸿得知老部队相继赶往灾区抗洪,立即向旅首长请战。获得批准后,他拿出刚刚脱下的迷彩服,冒雨一路小跑,爬上一辆赶往溧水方向的运输车。
到达鲁塘水库后,王竹鸿来不及喘口气,立即和刚刚抵达现场的300余名官兵一起投入抢险。装沙袋、运石土、固堤坝、填缺口……雨越下越大,水势越来越猛,管涌随时可能发生。王竹鸿撸起袖管,一边装填沙袋一边动员鼓劲:“同志们麻利点,乡亲们都指望着我们呢!”这位44岁的老兵干起活来毫不含糊,他带领官兵全力以赴,短短3个小时,加固主堤1300米,构筑子堤300米,鲁塘水库附近险情得到有效缓解。
“速赶往石湫圩马庄桥地区支援。”在抗洪一线,王竹鸿马不停蹄带领官兵赶赴新的任务区域。鲁塘水库、马庄桥、孙家大队……曾有一天,他带领官兵转战三地连续奋战,一直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现场指挥,有效处理了漫堤、管涌等多处险情。
“走留听党的,抗洪看我的!”王竹鸿的铮铮誓言,感动着奋战在两省五地11个防汛点的全旅2000余名官兵,大家纷纷表示,向老同志看齐,与大堤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