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民营企业占胶州全市市场主体95.3%;民营经济税收总额占全市税收收入的70%;新吸纳就业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70%。民营经济为胶州贡献了70%的GDP、70%的税收、70%的城镇新增就业。”7月1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山东省胶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于敬军给出的“三个70%”的数据,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摁下‘快进键’、打通‘中梗阻’、牵住‘牛鼻子’、跑出‘加速度’是胶州市政协正在做的工作,也是未来发展的目标,胶州市政协正在为企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谈起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于敬军分享了胶州做法。
胶州市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青岛市在抓好民营经济发展上也毫不放松,“2022年以来,青岛提出民营富市和壮大民营经济计划的部署要求,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加快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截至目前,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投资、60%的税收、70%的进出口、80%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五六七八九’的贡献更加突显,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崔作表示,下一步,青岛将融入中心助力大局,全力锚定“高质量”发展,深挖民营经济功能,在招商引资一线彰显作为。
“今天,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提供了一组数据,从2013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基本靠民企解决,据统计,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在1500万人次,增量多数在民企;中等收入群体2/3来自民营经济;70%的创新专利来自民营企业。
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表示,民营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两年发展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当前民营经济困难增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市场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获取信贷支持仍有许多不畅。同时,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企业间发展同质化现象,内卷式竞争等等。
全联并购公会副会长、民建山东省委企业委员会副主任提瑞婷在工作中也发现,近几年,一些企业在发展中陷入困境,但社会各界对破产重组等手段缺乏了解,她建议加强破产保护重组发展的理念,加强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开展法治“体检”,建立困境企业医院诊所模式,让困境企业有法可依,有地能医。对于轻病症的困境企业,尤其对中小微企业可以实施小病小治,让企业真正获得重生;像中科昊泰这类有着优质资产和技术优势的高端制造困境企业的纾困重整,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政策制度密不可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原二级巡视员张晓明则认为,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不熟悉相关政策、融资困难、在处理企业事宜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不畅通等问题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几大关卡。
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地做了很多探索,以青岛为例,为培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青岛市推动《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对此,青岛市政协常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郭振栋结合青岛市民营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建议:在国家层面就民营经济发展启动立法,推动民营经济立法保障落到实处;设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专职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指导服务,反映、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问题;尊重企业家,经常开展企业家座谈会、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齐明亮提交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的提案》,在他看来,未来在制定法律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同时,还需建立平等的准入机制,加大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产权,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和具体发展情况,多措并举,解决民营企业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韩永文也表示,相关部门应按照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要素禀赋条件,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引导和整合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布局。要坚持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为基础,推动传统产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聚合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强的企业,增强园区内企业间内在的生产经营联系,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形成集聚式、相互依托式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如雨后春笋,要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生态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真正信任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质“软硬”条件,并落地生根。在谈到对有着优质资产的困境民营企业的纾困帮扶时,结合走访企业中科昊泰的实际情况,作为上百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项目的主导人,张连起建议,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对困境企业的破产重整给予政策支持,因疫情等原因导致的重整时间问题应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在所有债权人和利益相关方的理解支持基础上,通过债转股、利息豁免、债务延期、外部战略投资人引入等方式帮助破产重整企业涅槃重生。这不仅是支持一个困境企业的重生,更是释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号,让民营企业家看到希望,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