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世上那么多吸血鬼,为什么TA比黄金还贵?!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

频道:恐怖电视剧 日期: 来源

很少有医疗技术能像放血术这样延续几个世纪。据统计,除安慰剂效应外,死于放血的人比通过这种方式治愈的人还要多。

“四名苗女各从竹盒之中取出一物,蠕蠕而动,……不多一会,五个人臂腿上爬满了水蛭,总数少说也有两百余条。

“却见蓝凤凰……从自己手臂上拔下一只吸满了八九成鲜血的水蛭,放上令狐冲颈中的血管。

“只见令狐冲颈上那水蛭咬住了他血管,又再吮吸。……片刻之间,两百余只水蛭尽已附着在令狐冲身上。……这些水蛭附在五名苗女身上时越吸越胀,这时却渐渐缩小。

“又过了一会,只听得嗒的一声轻响,一条吐干了腹中血液的水蛭掉在船板上,扭曲了几下,便即僵死。……令狐冲本来焦黄的脸孔上却微微有了些血色。”

这段换血场景应当能数《笑傲江湖》的名场面之一了。毕竟在古装剧里大胆露出白花花的肉体,再加上上百条吸血虫子,光是想想就起鸡皮疙瘩。

不过,水蛭在真实的古代世界可不是一般的抢手,而且在那时,水蛭可能是最“优雅”的「放血」方式了。

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血液学家马克·博加茨的《血液传》里,我们可以从水蛭的奇闻轶事里,重现生命、疾病与欲望交织纵横的历史。

关于水蛭被用于放血的最早记载是在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墓的壁画中发现的。

据说,克莉奥帕特拉七世曾使用水蛭放血,以保持容颜不老和身体的活力。

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曾对水蛭治疗关节疾病、痛风或发烧的效用大加赞美。

有“世界医学之父”之称的阿维森纳也曾在10世纪前后描述了水蛭相对于放血和拔罐的优势。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也都有提及水蛭。

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水蛭成了理发师兼外科医生的专属疗法。

在传统理发店的转花筒上还会放置一个圆球,代表放水蛭的容器。

这种容器最初由玻璃制成,后来又出现了能够让这种小虫子“呼吸”的顶部带孔的瓷器或锡制容器。一般情况下这种容器中会存有20多条水蛭,而且医生可以很方便地带着它出诊。

使用水蛭治疗疾病的第一人无疑是在医学界非常有声望的法国医生弗朗索瓦·约瑟夫·维克多·布鲁塞。

在各种战役中他都是拿破仑的“随行医生”。据说他曾在他位于巴黎的瓦尔德格莱斯医院为每一位新入院的病人开出了一个水蛭强化疗程,甚至是在还没有见过病人之前。

一幅描绘了布鲁塞催促护士给一个疲惫的病人进一步放血的讽刺漫画

大约在同一时间,俄罗斯医生穆德罗夫和迪亚德科夫斯基(幸运的是这两位医生再也没有被后人所效仿)也提出了吸血疗法。

法国作家皮埃尔·鲍埃斯杜《悲剧故事集》中的插画,画中表现的是一个圆滚滚的国王正试图用水蛭提取他的脂肪

在19世纪的欧洲,水蛭很快被贴上“濒危物种”的标签也就不足为奇了。

巨大的需求导致水蛭价格飞涨,各国政府甚至会奖励那些可以提升本国水蛭产量的人。世界各地都为这种黏糊糊的“黄金”建造了养殖池。

美国有独有的水蛭品种(装饰水蛭),这种水蛭咬的伤口更浅,吸血量也比较低。后来美国人也开始进口。他们几乎耗尽了德国市面上的所有水蛭,导致德国当局禁止出口。

1814年出版的一本彩色版画集中收录了一幅乔治·沃克创作的《水蛭采集者》。画中展示了约克郡妇女在工作中采集水蛭的情景。

采集者会走进沼泽地或沼泽地,让水蛭附着在腿上,然后再将它们采集起来。其他方法包括在棍子上放一小块肉,水蛭会很容易附着在棍子上。

乔治·沃克捕捉到的采集水蛭的画面与几十年后的水蛭收集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爱尔兰,一些穷困潦倒的可怜人会涉过沼泽和水池,让自己被虫子咬伤,牺牲自己的四肢来获取不菲的收入。威廉·华兹华斯曾看到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涉过沼泽捞取水蛭,在诗歌《决心与自立》中他这样写道:

他告诉我们,他来到这些水域,收集水蛭,年老而贫穷,失业而疲惫。

这些生物的购入和维护成本很高。富有的女性甚至会佩戴水蛭样式的蕾丝带饰或金银首饰。有一段时间,法国女性以水蛭为主题的刺绣达到了时尚的顶峰。

美国医生罗伯特·柯林斯《实用助产学》一书的产褥热治疗方法似乎解释了水蛭“消费”的不断上涨:

“当患者的状态差到需要放血治疗时,我们会用到柳叶刀。然而更好的方法是医院会立即放三四条水蛭在患者身上,吸血后再让患者洗个热水澡,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明智的放血法……”

在一些医院,购买水蛭的费用几乎占总预算的三分之一。出于成本原因,人们经常尝试用少量盐或酸让吸饱血的水蛭吐出血液,然后就可以再被利用一次。

安布鲁瓦兹·帕雷描述过一种更有效的增加水蛭吸血量的方法:“有人想让水蛭吸得更多,就在它吸累了之前,用刀片从下面切掉三分之一的部分,这样它就会一直吸血,吸出来的血就会从它的身体里露出来。”

在实践中,水蛭逐渐被人们视为一种更优雅的“放血”方式,尤其是在不可能被切开的部位,用这种黏糊糊的动物放血相对安全一些,而且比起放血刀和划痕器,被水蛭咬伤的疼痛感也要轻得多。

“包治百病”“温柔又优雅”的放血疗法、新的职业发展、巨大经济效益、时髦的象征……难以想象,水蛭在古代竟如此走俏。

但是,当然,也有理智如《蜀本草》中所写 “误食之,令人眼中如生烟,渐致枯损”的“生动”警示。

如今,水蛭贵如黄金的水蛭大流行已然不在,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包括保健和美容领域)依然能看到水蛭的身影。

回看过去这段荒诞的历史,古人之于水蛭,到底是愚者无畏,还是敢于尝试新事物?到底是治病,还是“蛭病”?

《血液传》这部生命、疾病与欲望的历史,将带我们回溯六千年血液的故事,讲述血液流淌在科学、政治、文化和艺术中的力量,传奇,荒诞,又深沉如谜。

关键词:夜访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