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劳模一课”,让职校生择业观悄然改变

频道:欧美电影 日期: 来源

大连市有45所职业技术院校,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工厂。近两年,来自多个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劳模工匠们进校园,讲自己成长经历,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车、钳、铆、焊、电等专业技能,分享参加技能大赛经验……取得了让校方惊奇的效果。

大连市有45所职业技术院校,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要当工人。然而,因为工厂管理严、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辛苦但收入并不是很高等原因,一些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工厂。

2021年7月,大连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创新智库成立,吸纳了385名来自多个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劳模工匠。2021年,劳模工匠走进这些学校宣讲 18 场,听讲学生2884人次;2022年 70场 ,听讲学生8888人次;今年根据学校要求安排了123场。劳模工匠们讲自己成长经历,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车、钳、铆、焊、电等专业技能,分享参加技能大赛经验……取得了让校方惊奇的效果。

“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一门技术,再加上工作努力,当工人一定会有发展。”刘晓春说,这种教育学校一年不知搞多少次,还时常邀请已毕业在企业干得不错的学生回校做报告,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真可以说想方设法,苦口婆心,但收效甚微。刘晓春告诉记者,进工厂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操作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但每年安排实习时很少有学生报名。

他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讲敬业精神,介绍国家、辽宁、大连有关技能工人的政策。同是职业学校毕业,让学生有亲切感;取得如此成就,让学生佩服,同时感到当工人同样有出息;听了那么多有关技能工人的政策,让学生们看到了目标,择业观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今年48岁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造船)的朱先波是一个传奇。他进大连造船时被安排在施工现场打杂,因为刻苦钻研技术,在大连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破格转正。他现在是中国船舶集团的电焊工首席技师,也是大连造船目前唯一 一位享受副总级待遇、挣年薪的工人,今年又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爱厂如家的朱先波对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问题忧心忡忡,于是,在他结对的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大连市技师学院,他不仅讲“三种精神”,还介绍大连造船的光辉历史、辉煌成就、技能工人的待遇等,更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焊接技术。尤其是当学生要参加各级职业技术院校焊接技能大赛时,更是倾心指导。近几年,这两所学校已经有11名焊接专业的学生在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由于朱先波推荐,并经过大连造船考核,已经有多名大赛中的佼佼者进到大连造船。

袁清秋说,因为朱先波的指导,他技术进步很快,而且朱先波特别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在备赛时,朱先波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教授比赛技术、注意事项。因此,他在参加大连市职业技能大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中都获得第一名。后来他又在朱先波帮助下,考取了专项焊接技能证书,收入因此大幅增长。

毛正石是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高级铸造技师、全国劳动模范。记者在大连机车采访时听他们车间主任说了这样一句话:“只要有毛正石在,我们就没有不敢接的活儿。”可见毛正石技术水平之高。

关键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