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企业毁约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规划 专家呼吁警惕任意“搭车毁约”行为

频道:动画电影 日期: 来源

签订了三方协议,徐风以为工作就有了着落,“可快到2021年年底的时候,公司内部有消息说要进行业务和人员调整,没过多久,公司的一些福利也减少了”。她回忆说,接下来,公司HR建议她继续在岗一个月,同时找其他工作,之后便是直属领导单独面谈。

“一份HR发来的解约邮件,让我直接从‘天之骄子’变成了失业者。和三方协议里规定的5000元赔偿不同,公司赔偿了一个月工资,多于5000元,但我更想要一份工作。”被上述新能源车企毁约的2022届毕业生刘明说,目前他租住在北京朝阳区,正在为是留下来继续找工作,或是考博,还是回老家考公务员而徘徊,“我很迷茫,突然的解约对我影响很大”。

“倒霉的我,被告知不用再去上班了。”王佳佳说,当时她还想再争取一下,但因为北京疫情,学校延迟开学,公司便以不能及时来线下实习加上业务调整,跟她解约了。由于签的是实习协议,王佳佳连违约金都没有拿到。

和王佳佳一样被毁约而没有拿到任何补偿的,还有就读于传媒专业的北京毕业生张小鱼。公司和她签订了就业意向书,承诺她试用期后直接转正。“可前不久我即将转正时,公司却以各种方式对我进行劝退。我想抗争一下,可公司每天给我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我根本无法完成。”张小鱼说,无奈之下她只能离职。

张丽云分析说,违约金的数额是利益权衡的结果。学生有可能因找到更好的用工单位或升学而违约,作为没有工资收入的一方,学生的支付能力有限,承担5000元以下的违约金是合理的。如果三方协议中违约金标准太高,一旦学生违约,就会出现支付不能等问题。

“从民事合同的角度来看,双方约定上限5000元的赔偿没什么问题,但是从三方协议违约给学生带来更大伤害的角度看,约定用人单位违约多赔偿一些也具有一定合理性。”沈建峰说,从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学生的保护、规范就业行为的角度看,应当重新考虑三方协议的定性,不应当把这种协议理解为民事协议,适用民事法律,而应当将其理解为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律,以此提升对就业学生的保护力度,防止任意毁约行为。

沈建峰也提醒应届毕业生,招聘中存在一些不合法的、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受到侵害的要依法及时维权。他相信,随着国家针对企业一系列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出台,努力为企业发展纾困,不久的将来企业一定会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关键词: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