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音质是玄学?是脑放?是心理作用?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因为耳机音质真是玄学的话,那么音频厂商和手机厂商的耳机音质相关宣传,就变成了无稽之谈。要知道,产品虚假宣传,可是会吃牢饭的。所以,厂商们自然不会欺诈消费者。
讲到耳机音质,就不得不提一嘴森海塞尔的大奥。在90年代初,森海塞尔给了旗下工程师一个使命: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制造出有史以来最好的耳机。为此,Orpheus HE90正式诞生。
一款地摊价格的低端平头有线耳机,为何却能够在发烧耳机圈引起轩然大波?当然,这款耳机的音质很一般。但是由于其合适的调音,较好的听感,吊打了地摊耳机的性价比和质量,所以在耳机圈非常出名,同时,也是烧友的「退烧之作」。
随着原道耳机的走红,耳机圈也流传出了这样的梗:“早知道,还是原道”。在耳机爱好者圈子中,这句话通常用来吐槽花了大价钱买的耳机,结果音质还不如9.9元包邮的原道。
先说结论,不能。从各大论坛和贴吧知乎探讨这耳机的结果来看,真正懂HiFi的老烧友基本上都是对原道耳机的中频人声部分给予了好评,但是高频和低频部分可以说是很差。也就是说,原道耳机厉害之处在于人声部分的调音,引用HiFi大家谈的话,就是这款耳机很适合听郭德纲相声集。
而且,有不少网友表示原道耳机声音听起来很通透。事实上,这是平头式耳塞特有的优势,相比入耳式耳塞,平头式耳塞被动降噪效果没有那么好,因为平头式耳塞的佩戴方式不会插入耳道,所以声音听起来没有入耳式那么闷,听诊器效应自然也就没那么严重。按照专业的说法,就是平头式耳塞的声场要比入耳式耳塞更大。
简单点来讲,评价原道耳塞声音通透的网友,可能是入耳式耳塞听习惯了,突然换回平头式耳塞,听感上会觉得瞬间通透不少。再加上9.9元包邮的良心企业操作,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对于这款产品的预期效果,最终让人觉得这款耳机听起来还不错。
就目前来看,网上吹捧原道耳塞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专业的耳机发烧友;另一种则是认为这款耳机性价比高、声音不算难听的普通用户。
某论坛的老烧友表示,全世界大部分耳机、耳塞等相关零部件产自中国珠三角,体量很大,有东西从工厂流出并不奇怪。如果哪天拿到一批耳机零件,比如耳机的音频单元,可以自己订做一批耳机腔体模具,珠三角做这类的厂子很多,随便标个价,简单宣传一下,就可以大张旗鼓写枪文卖耳机了。如果耳机声音听起来不好,可以说是调音者的调音取向,只是刚好不符合你的口味罢了。
而另一种吹捧原道耳机的用户,不会吹它音质有多强,秒杀千元耳机之类的话,只是觉得这款耳机性价比很高,平时当睡眠耳塞、应急等都还可以,再加上原道耳塞中频人声调音不错。而且如果哪天耳机坏了,自己也不会觉得心疼,毕竟价格才9.9元。
说白了,那些说原道耳机可以秒天秒地,吊打千元耳机的网友,只是开玩笑罢了。原道耳机有点类似于皇帝的新衣,买了透明耳机衣服的人都说很不错。正因为有了这些网友的追捧,出于好奇心的朋友可能会去试水原道耳机,这样一来,耳机厂商就可以一波又一波的割韭菜了。
首先,大部分人都是音乐爱好者,而非发烧友。索尼和Beats已经证明了,中低频(动次打次)才是最容易让人感知和认可的声音。这也是为何很多人都说Beats耳机音质差却不愁卖不出的原因。
从各大数码媒体对原道耳机的音质测试来看,原道耳机的高频缺少细节,但换来的好处就是耐听,再加上比较偏向人声,更是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听歌喜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在使用耳机听歌时,往往会忽略背景乐,而专注于人声的清晰度。
其次,考量一款耳机的音质,除了基本的三频外,还要看一些高阶参数。比如声音密度,如果耳机内的动铁堆料得当,想要在做得比单动圈密度更大并不难。原道耳机声音密度不算大,但听着舒服。
我们都知道,为了做出音质更好的耳机,厂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附加成本,最终会给到用户。而原道,在有限的成本下,不仅做到了物美价廉,耳机调音方面也牢牢把握住了人们的听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