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事情值得付出忠诚、坚持到底。从热血青年到两鬓秋霜,34年来,中铁呼和浩特局乌海工务段吉兰泰线路工区线路工陈布克在戈壁滩上扎根,与风沙斗、与酷暑斗、与艰苦环境斗,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乌吉线的安全稳定,先后荣获“内蒙古好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呼铁好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等荣誉。
陈布克守护的乌吉线地处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大风天气频发,沙子经常被吹上铁路,挡停列车。清除线路沙害,保障乌吉线安全畅通,就是陈布克和工友们坚守的意义所在。
1987年,陈布克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了当时条件最艰苦的乌吉线担任线路工。“不亲身经历根本无法体会沙害的可怕,最严重时,一夜之间,沙子就能在线路上堆成一个沙丘。那时候我们‘以沙为令’,只要刮大风,就扛上铁锹,怀上干粮,背上水壶,赶赴沙害现场。” 回忆起当时抗风治沙的艰苦岁月,陈布克仍历历在目。当时的乌吉线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治沙,恶劣的环境致使唯一一趟乌海至吉兰泰的货物列车一年被迫停车数百次。陈布克他们扛着铁锹春夏秋冬埋头苦干,几乎每年都要把线路两旁的沙丘翻一遍。常年的风沙作业,也使陈布克脸上早已布满了一道道血丝。
“活人不能让沙给欺负死,我不干,总得有人干。”2000年,陈布克接过了吉兰泰线路工区工长的重担,也开始了他工程治沙之路。他先后将沥青乳液、挖截沙沟、栽植蒲草(麦草)方格、高立式尼龙网沙障等治沙方法运用到了工区管辖内沙害最为严重的几个地段。一年下来,沙害挡道次数近减少了30%,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治沙的信心。接下来,他又带领着职工,开始尝试种植沙拐枣、花棒、梭梭等耐旱沙生植物。“那时只要一下雨,我们就拎着草籽跑到线路两侧播撒,好让草籽借着这稀缺的雨水生根发芽。”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艰辛付出,陈布克他们硬是让没有一滴水源的沙漠铁路两侧慢慢长出了绿植。
今年已经55岁的陈布克,也是他在乌吉线上的最后一年,他体会过20多天吃不上蔬菜的艰苦,见证了如今标准化二层公寓、蔬菜大棚等焕然一新的面目。“选择沙漠,就要一往无前,这是乌吉人的根子不能丢。” 这也是他送给工区年轻人的临别谏言。(通讯员:景向清 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