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军事动作片,《狼群》的动作风格主要参考了两部电影,一是《谍影重重》系列,二是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边境杀手》。蒋丛是维伦纽瓦的影迷,相比之后拍摄的《银翼杀手2049》和《沙丘》等科幻片,蒋丛更喜欢维伦纽瓦之前执导的《焦土之城》和《边境杀手》。“也许一些资深的影迷能看到一些我们模仿的影子”,蒋丛说,甚至最初《狼群》在音乐的创作思路上也尽量往《边境杀手》上靠近,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用了一种比较“爆米花”的音乐风格。新京报专访导演蒋丛,聊聊影片在剧本阶段和动作风格设计上的幕后故事。
在剧本前期创作阶段,蒋丛采访了很多有着类似从业经历或者知识结构的人,发现里面牵扯到很多领域,故事不好写。他曾想把采访到的最真实的东西呈现出来,但电影跟市场一连接,就复杂了。市场不太适合这种太过真实,甚至接近纪录片质感的动作电影。“我们一度有一年时间在追求这种风格,写了两稿剧本,完全是别的故事”,蒋丛非常喜欢这两稿剧本,看起来非常震撼,但最后出于商业定位就全部摒弃掉了,因为如果拍出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个商业片的要素。
《狼群》的动作指导是董玮,曾为电影《十月围城》《长津湖》系列做过动作指导。拍摄《狼群》时,导演蒋丛因为在剧本上已经摒弃了一些极度写实的内容,他就希望在动作上达到一个真实感,为电影的动作风格制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写实等级,主要参考了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边境杀手》以及道格·里曼和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的《谍影重重》系列,动作指导董玮就基本按照这个要求来执行。
但是,《狼群》剧组还有一位军事指导,他和董玮在一些军事动作上就会有理解上的出入。因为董玮是电影思维,而军事指导是现实中的战术思维,所以就会有一个动作上的磨合期。然而,问题又来了,最后磨合出来的动作让导演又犹豫了:这样拍出来的动作会不会不太好看?
电影请来了张晋和蒋璐霞,二人都是武术运动员出身,但他们最擅长的动作可能不太适合这部电影所需要的动作风格。张晋也会问导演,你如果一直让我在片里开枪,为什么找我来演?导演和动作指导又往回拽了一些风格,不断调整动作,非常小心翼翼。
“如果动作太过了,大家觉得不真实,哪有军队这样打仗的,别说是军迷了,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这是假的”。蒋丛在前期筹备中了解到,特种部队的训练体系里是没有格斗这个项目的,除非是士兵本身有散打或者搏击的经验,这是他个人的事,但训练体系里没有。这就比较得罪观众,因为观众多年来被影视剧养成了一个思维,就是特种兵都很能打。
所以在《狼群》的动作呈现上,创作者就经历很痛苦的一个选择过程,到底要不要他打?张晋不打的话,就没法满足观众的期待,如果要打的话,动作要设计到什么程度,都要很精确。比如他踢腿踢到对方头上就不对,顶多踢到你的小腿的迎面骨上,而且军事动作是直接奔着结果而去的,它跟功夫片又不一样,不是为了过招,而是要奔着目标去,简单直接,甚至有些动作可能非常不好看。
为了表现动作的真实感,在动作设计中还要考虑人物体力值的下降,呼吸的变化,受伤之后的战损,这可能会失去动作电影的娱乐性。这也是导演蒋丛和动作指导董玮在拍摄时候比较担心的问题,“如果大家是抱着想看《杀破狼2》《叶问3》,看晋哥好好耍一耍,带着这样的观影期待进入影院后会不会失望?”
拍摄《狼群》时,导演蒋丛看了一部好莱坞动作电影《惊天营救》,讲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的黑市雇佣兵去营救毒枭儿子的故事。这部电影中有一段十分复杂的动作长镜头,动作团队中有一个朋友和蒋丛关系很好,就很详细的给他讲解了导演是如何拍摄这段长镜头的。
“这场戏完全仰仗了动作指导董玮的经验”,蒋丛说,董玮老师进组是带着两大厢车的设备来的,这是香港电影人多年来拍摄动作片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既灵活、又省钱”。拍摄时,动作部门用一种土办法,威亚一边在拉演员,一边在拉机器,达成一个很好的运动感。“当时如果用一些非常先进的设备拿过来拍,反而达不到现在这样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