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用创新之火淬炼“中国钢铁力量”

频道:动作电视剧 日期: 来源

“60年历史的钢厂,向智能比心。在沸腾的时代,智为金。”

项目建成的智控中心里,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见证着钢铁工业的智慧转型。

近日,中冶南方董事长项明武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采访时说,中冶南方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工艺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体系,自觉承担起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工艺及装备技术进步的国家责任,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点燃科技创新之火,淬炼“中国钢铁力量”。

但在10多年前,“我们能建大型钢厂,核心设备却都要靠国外进口。”这让项明武下定决心:拿下这些“钢铁之心”。

从工艺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冷轧业务入手,中冶南方建成了国内首条自主设计、制造、开发的酸洗轧机联合生产线——鞍钢新轧冷轧2号生产线,实现了大型设备和控制软件的国产化。

以钢为基,中冶南方建设了世界最大高炉、中国最大转炉、国内首条ESP生产线、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在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硅钢领域,打破了日本对我国冷轧硅钢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垄断。

如今,再建设一座千万吨级的大型钢厂,“核心技术和设备都会是我们自己的,原本要花大几十亿建成的高端冷轧生产线,只需要不到一半的钱。”

以世界光谷为原点,在钢铁工程技术领域打破封锁、一路领跑的中冶南方,正走向世界舞台的高光。

“创新是光谷的基因。”他认为,光谷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驱动,“引进一流的人才,关键是要引进一批一流的研究机构和企业”。

作为科技型国有企业的领头人,项明武深知,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聚集一流的人才,我们才会是一流的企业”。

众人拾柴,科技创新的火焰越烧越高。目前,中冶南方的人才队伍囊括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人、国家级专家31人、省部级专家16人、市区级专家51人,成立了技术研究院,搭建起国家级、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收获近4000项专利成果。

人才与创新的持续赋能,让中冶南方拓展出新的增长极——城市基础设施、能源环保,与钢铁工程一起成为拉动未来发展的“三驾马车”。

关键词:钢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