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肚子饿的时候,很容易发脾气。
有人像个炮仗,一件小事都能和别人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情商下线,说出了一些让自己在余生都后悔不已的话;
还有人的脾气格局很大,向人生、向世界、向宇宙都发起了猛烈抨击。
前两年牛津词典刚收录了一个新词——Hangry,它是 hungry(饥饿)和 angry(愤怒)俩词组成的,翻译成中文就叫做「饿怒」。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饥饿和情绪之间存在关联。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曾发表过一篇有意思的研究。107 对夫妻被招募参与为期 21 天的实验,每人都拿到了一个巫毒娃娃和很多大头针。
每天晚上,这些夫妻会根据自己一天里对伴侣的愤怒程度,决定往巫毒娃娃上扎多少根针。
同时,研究者会通过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记录他们的饥饿程度。
结果发现,参与者的血糖水平越低,往巫毒娃娃上扎的针越多,同时也更有可能激怒对方。即使研究人员把夫妻之间本身的关系满意度考虑进去了,这种联系也仍然存在。
所以,饥饿时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的情绪一点就着呢?
而人的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平时都被「大脑边缘系统」控制着,当能量供应不足的时候,边缘系统就宕机了,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
但这只解释了「饿怒」的一部分原理。真要说起来,饿怒可以称得上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饿怒,是大脑在喊你干饭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非常依赖葡萄糖的器官。
饥饿的时候,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下降,大脑中的下丘脑感知到这一信号后,立刻警铃大作,紧急发送指令到身体的一些器官,让它们想办法把血糖拱上去。
一方面要「节流」:大脑会通知胰腺和垂体,派出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同时让肌肉和脂肪少用点葡萄糖,优先供给大脑,再怎么着也不能饿着司令部。
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重要的是「开源」——
空空如也的胃便分泌「饥饿素」,它能刺激人的食欲,同时也会使人更具有攻击性。
肾脏也没闲着, 它合成了不少「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人在紧张状态下会释放的两种激素。肾上腺素会增加肌肉血流量,而皮质醇则是臭名昭著的「压力荷尔蒙」。
这三种激素的分泌都能使人变得更容易愤怒,也更具攻击性。这其实是大脑在告诉你:
干饭就干饭呗,愤怒个啥劲?这就得想想咱们原始丛林里的老祖宗了。
那个时候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可不那么容易。要是饿了还温恭谦良让,不知道抢吃的,现在站上食物链顶端的说不定是别的什么物种了。
不过随着人类步入文明社会,饿怒这种原始的生理反应也一定程度上被「驯化」了。它的触发是有条件的,表现上也有差异。
从先天上来说,肾上腺素、饥饿素和皮质醇的分泌都会受到基因调控,有些人天生分泌得多就高,也更容易出现饿怒症;从后天来说,如果小时候有过饥饿相关的不愉快经历,饿怒表现也可能会更加明显。
另外,饿怒症的发生还会受当下境况的影响。如果人本就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这个时候饥饿袭来,饿怒症会更容易触发。
就比如大中午的,别人都在吃饭你却在加班赶进度,突然领导又安排了个紧急任务要完成,自然见谁谁不爱,心里骂了一百遍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气得慌
当然,怒饿在当代也并不是毫无用处,它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
受限于身体里的原始冲动,大家恐怕很难完成一次高效、和谐的会议呢。
当然,开会前每人发杯奶茶也是可以的。
所有需要双商在线的场合同理,不要试图考验你的大脑边缘系统。
5.如果不幸上述事情已经发生,请在适当的时机向当事人解释——
饥饿的时候,你不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