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编剧满胜宠专访:从暑期档看爱情题材剧集如何类型化叙事

频道:搞笑电视剧 日期: 来源

2023年影视剧暑期档,多样化类型题材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古装剧、行业剧和年代剧的重重包围下,《我的人间烟火》、《暮色心约》等现代爱情题材影视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堪称暑期霸屏佳作。此类影视剧以男女主角的爱情为主线,串联起主要人物的个人成长与追梦旅途。较近几年的同类剧集叙事特点而言,《我的人间烟火》为代表的爱情剧集呈现出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人物的建构与情感表达愈加立体化,情感矛盾更加生活化等创作特点。

因此,秉持着分析暑期档爱情剧集叙事特色与同类题材如何“破圈”创新发展,我们采访了编剧满胜宠。编剧满胜宠创作网络剧《二进制恋爱》、《恋恋江湖》等作品,在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均斩获佳绩。他不仅是行业一线的创作者,也是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博士,主讲《影视剧作》等专业课程。他对于青春爱情题材剧集创作方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于流媒体平台影视剧行业来说,工业化生产、类型化创作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不可避免题材和类型的瓶颈期,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模版化的表演都无法满足观众对剧集的期待视野。需要编剧在类型化的写作上有所创新,从生活中提炼出更加具有戏剧冲突的人物,从而迸发出更强的爱情生命力。因此,在青春爱情题材剧集大热的市场现象背后,我们更要关注如何创作青春爱情类型剧集,创作又具有“CP”感,又有社会话题指向的戏剧性人物关系。

现实生活中的“王子”与“公主”:男女主人公的真实化建构的必要性。

在青春爱情类剧集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往往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悬浮式人物”,他们因远离现实生活,过度炫耀金钱财富等原因被观众而诟病。我们不仅要问,是否爱情剧集的男女主角一定是脱离现实的梦幻般的人物吗?

满胜宠否认了这一观点,通常来说,青春爱情剧集的类型特性,要求了男女“主人公需要满足观众对于理想化男性/女性的想象,因此,在以往的创作中,高高在上的“霸道总裁式”男主角,和“真善美”集聚一身的灰姑娘式女主角成为了一种定型化的人物类型,在荧幕上反复出现,并且此类刻板化、符号化的形象一直在不断追求极致和深化,有时甚至违背真实人物的逻辑与常识。因此,在当代观众的审美诉求下,观众欣赏的主人公,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成功人士”,更需要人物自身的魅力与能力。

例如《二进制恋爱》中的周林林就十分理性,从垫底学渣成为学霸的女性人物,她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镜像般的依据。男主角方予可虽然是计算机专业大神,但是他也有情感表达方面的欠缺,他也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也完整了自己。

《我的人间烟火》中许沁医生,是一个独立冷静的急诊科医生,深夜昨晚手术还要在办公室吃泡面补充体力;而宋焰是一名消防员,过着上一秒吃饺子,下一秒出任务的生活挑战。许沁和宋焰都身着职业服装,在深夜的急诊重逢戏中,不仅建立了现在时空下的情感开端,也拓展了人物自身的属性和边界。人物的创作更加真实、平凡、独立,颠覆了以往主角的一切性格和生活都围绕着“爱情”这一个关键词的创作窘境。并且,观众也会在更加生活化的情境中带入进男女主角的情感关系。

我们不仅要问,人物的真实设定和现实描写的确让观众更加“入戏”,但是是否会削弱男女主角的魅力,缺乏独特性。满胜宠也提出了解决路径。他认为这是每一个编剧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保证人物真实属性的基础上,强化人物的魅力,也赋予人物我们所说的“人设”。

在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人物,都会在它们个人擅长的领域或者某个特定的瞬间,绽放出自身的魅力。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勇气,可能是铁汉迸发出柔情,可能是个人技能的呈现……人物独有的“心动时刻”会让他在人群中变得闪闪发光。我们可以看到在《二进制恋爱》中,周林林踩着滑板勇敢抓住偷衣贼;方予可冷静处理代码破解了许多人解不开的技术难题。《我的人间烟火》中宋焰以19秒88的时间完成超高难度科目考核。这些人物的独特行为、专业能力、性格特色为观众带来了审美期待,在平凡的人物基地上,加入了个人化、专业化、强劲化的独特属性,人物的魅力也随之生成。我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物创作观念,“人设”不应该走入生活的反面,而是要深入生活的表层,挖掘出每一个平凡人物的独特性。

众所周知,流媒体剧集相对于电影而言,有更长的叙事时常、更加充沛的叙事空间。情境中人物的缺陷、成长、归宿、命运往往是支撑起观众看完整个剧集的支柱。因此,我们不仅要刻画好人物本身,还要描写好人物命运、刻画好人物性格变化,将人物推向结局。如果将人物的关键节点进行线性的链接,那将会呈现一条“弧线”。这是一部剧集作品的关键。“一个质量上乘的故事,人物必然是变化、发展的,而人物成长弧线就是由人物变化的关键点组成的。”满胜宠补充说。

《二进制恋爱》里,男女主人公方予可和周林林,既是青梅竹马,也是欢喜冤家。向来擅长“代码”追爱的方予可,原本想要通过“羽神”身份帮助周林林考上南大、给周林林找好租房、送周林林去医院等方式,一步步打动暗恋女孩的心,完成“从朋友再到男朋友”的进阶目标。却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后,经由学长谢端西的提点,由守转攻,这是发生在理性“求和”大师方予可身上的改变。

面对方予可的猛烈“求和”攻势,尚未解开心结的周林林自动开启了战术性回避模式,时而会把对她“二见钟情”的男二网球新星文涛拉出来做“挡箭牌”,直到方予可为送她去医院遭遇车祸,轻微脑震荡晕倒在医院,周林林慢慢认清了自己的内心,这是发生在恋爱神经大条的周林林身上的改变。在两个人都有所转变时,才会渐渐从朋友变为恋人。人物在不同时间线上的不同表现、反应,乃至最终产生角色的属性发生变化与丰富的过程,往往也是影视作品的戏剧性所能立足、依附与呈现之处。

从方予可与周林林的双向奔赴,到叶茹庭对谢端西的直球明恋,再到文涛深情守护周林林,可以说,《二进制恋爱》为大家展现了多种初恋模式。谈到剧名的背后含义,用满胜宠的话来形容:“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结合市场舆情和剧本风格,考虑到男主角方予可的‘二进制’思维模式,不管生活还是恋爱,行动都是一步一步的,比较循规蹈矩。”

而《我的人间烟火》中宋焰在第一集手握打火机陷入沉思的镜头让我们了解到人物的过去,以及他心中难以磨灭的心结。他曾经在战场上目睹了战友的离去,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密辛。因此,对于人物过去的关注引起了观众对于人物改变、成长、治愈、自洽的审美期待,强化了剧集对观众的吸引力。

自打互联网文学兴起,文娱产业链上,小说IP影视化越来越不让人陌生,源文本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也让市场作品迸发出新的活力。例如电影《消失的她》改编自社会新闻文本、日剧《初恋》改编自日本歌手宇多田光的同名歌曲。

面对从小说到影视剧的“跨媒介叙事”,也是满胜宠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他认为,在小说文本进行影视化改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重大问题,那么就是对两种不同媒介语言的“转换”与“互译”。荧幕上剧集的矛盾冲突建立与文本书写的矛盾冲突有所区别。改编落地过程中,我们无法把小说文本直接分割为剧本场次,把心理描写全部转为内心独白,我们能做的就是秉持原著精髓。保持男女主角最核心的人物灵魂,把握两人人物关系矛盾的实质。二进制恋爱当中的“恋爱”而是要“有理有据”,这是他一贯坚持的东西,《二进制恋爱》里也有迹可循。

“小说文本的先天优势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本产生无限遐想。就像有些小说开头,常用方式是率先登场主人公的独白,或者大段的细节描写。改成影像作品的话,会有叙事平淡无力的问题存在,缺少一定的戏剧张力。”所以,《二进制恋爱》开篇的“求和”设计,是主创团队“头脑风暴”后讨论出的结果,就是要一上来把戏核给抛出去,借此牢固住观众。

《我的人间烟火》在介绍完两人的职业身份后,立刻在急诊室有一场深夜“初见”戏。宋焰带着口罩,队友想要带他看牙,而许沁对宋焰的凝视,和宋焰的沉默和离开都让两人的关系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后来我们会立刻发现两人不是“初见”,而是“久别重逢”。这就是原著和剧集链接的灵魂,如果将情感模式进行改写,就失去了两人本质的情感戏核,IP的灵魂也就丢失了。

至于保留原著精髓这一部分,小说《北大“差生”》就是一个暗恋故事,《二进制恋爱》故事内核亦是如此。“在阅读小说文本阶段,尤其是从番外篇男主视角的回顾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款款深情与默默付出,一致觉得发生在学霸方予可身上的酸甜初恋,其实是一次主动型暗恋,是蓄谋已久的。”就像剧集海报上的slogan:数字是理性,爱你是惯性。

“有理有据”的创新方面,满胜宠跳脱出了剧作类型,他一再强调:“观众到底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我觉得这才是值得影视同行们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二进制恋爱》里双方妈妈的助攻、周林林出国留学不分手……这些反套路的剧情发展,能够收获不错的反响。因为当下很多东西本来就是流动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这里不得不提及所有满胜宠提到的“玻璃樽剧作理论”,顾名思义,整个剧集的故事和线索就像是灌注好的玻璃樽,一句台词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主创团队应秉承这一创作理念去创作和深挖剧本,把握IP改编的灵魂,创作弧线性进阶的人物,把握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情感关系中的真实矛盾,深刻挖掘爱情的本质并且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给人带来抚慰和激励,才是青春题材破圈的关键。

关键词:二进制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