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7月28日消息(央广记者李腾飞 四川台刘国庆 李慧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您有一个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那您很有可能十分熟悉“米小圈”这个名字。这个儿童读物系列以一个叫米小圈的小男孩为主角,以米小圈的日记为载体,讲述了他和朋友们的成长故事,是一个很多家长和小朋友耳熟能详的IP,还被改编成了动漫。
新闻纵横值班编辑翻看了部分被指“不适宜儿童阅读”的内容。比如,米小圈一年级时的同桌是女生李黎,也是班长。在一段改选班干部的剧情中,因为李黎平时对同学们很严格,米小圈希望李黎永远都当不成班长。这一段被指教孩子“嫉妒”。同一段剧情中,米小圈自己也想当班长,理由是可以管别人。这一段则被一些家长认为是教孩子“官僚”。
而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这些就是那个年龄的孩子的日常想法,作者并不存在所谓教唆之嫌。何况,作者不这么写,孩子就不这么想了吗?既然存在争议,那么,这部畅销儿童读物究竟为何被拉黑?少儿读物是否为不良书籍的边界在哪里?
不过,就在近期全国多地开展的“护苗2020”专项行动中,以《米小圈》为代表的部分畅销儿童读物,却被列为不良出版物而遭遇下架。给出的普遍理由是书里含有“给老师同学起外号”等内容,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李女士:“最开始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对上小学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一个朋友就给我推荐了米小圈上学记,让她可以提前了解小学的生活,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听,米小圈里面对小学生活情节很搞笑很幽默,所以她一听就喜欢上了。对于起外号的事情,我觉得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的话不会有影响。”
王先生:“这本书我觉得在给人取外号,比如说体育老师,肌肉丰满,给他取了一个肌肉老师,这说明体育老师经常锻炼肌肉丰满,热爱体育事业,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正能量的体现。”
常青:“他给出的理由就是说米小圈给老师和同学起外号有一些不好的习惯 ,就是不建议看,就这么一个理由。那就是说怎么样去评判一本书,可能还是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是权威机构,由他们来鉴定一本书是不是应该下架。而不是仅凭一个“排雷”书单,这样显得很草率很不负责任。”
常青:“ 7月10号的时候福建那边已经发文让所有的书店重新上架米小圈,目前书店也很积极已经在添货补货。可能就是还有云南、黑龙江有个别的县上,他们也发出了下架的通知,我们已经在跟他们积极沟通。”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为《米小圈》等儿童读物被下架喊冤。其实,《米小圈》在网络评价上一直褒贬不一,书中一些“为了当上班长而投机取巧”“当选劳动委员要带头劳动而提出辞职”“想要妇女节礼物要尽快结婚”等内容,就被很多用户提出不适宜青少年太早阅读。
那么,少儿读物是否为不良书籍的边界在哪里?怎么判断一本畅销童书是否适合给孩子阅读?成都巴德美际小学总校长蓝继红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日前已经发布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是比较权威的参考。而具体来看,儿童读物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适龄,需要分阶段阅读不同类别童书。蓝继红呼吁,将读书的选择和乐趣更多地交还给孩子。
蓝继红:“我觉得首先是尊重儿童世界,相信儿童世界有阳光,也有风雨,跟成年人的世界是一样的,只不过它带有更多的儿童性;第二是把选择书和评价书的权利还给孩子们吧,我不主张成人对儿童的图书过多的干涉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