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基辛格在会见时所说,美中关系对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近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气候特使克里以及百岁的基辛格相继访华,使中美关系在今年上半年的“冷冻期”后呈现出一阵缓和甚至回暖的迹象。推动中美关系稳步向前、重回正轨,不但有利于双方,也将造福世界,是中方和美国有识之士的共同期待。
中美关系在未来持续的博弈与竞争下实现平稳过渡或“转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7月20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必须正视中国的和平崛起,尊重中国的大国地位。两国在处理彼此关系时要尽力避免冲突和对抗,进而在和平共处下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7月20日举办以“中美关系与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165期“经济每月谈”。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陈文玲开宗明义地指出,中美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美国,因为中国并没有挑战美国,中国只是发展快了点,追赶的步伐快了点,但中国的目标是发展自己,是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陈文玲强调,不仅中国希望发展成为世界性大国,印度也不断提出这样的目标。在中国、印度之外,很多国家都提出了自身发展振兴、实现国家理想的规划。因此中国并非个例,只是中国当前的实力在各国中与美国最为接近。
首先,美方要停止对中国内政的干预,特别是在涉疆问题、涉港问题、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停止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中国的内政是中国自己的事情,美国无权进行立法,无权干预中国内政。
第二,美国必须停止对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执政党的反对、谴责和抹黑。一个国家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如何选择执政党也是一个国家的内政。“在这一方面,美国应该放尊重一点,对中国客气一点。”
第三,美国必须正视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尊重中国的大国地位,不要把今天的中国当作100多年前那个积贫积弱、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创新能力与美国仍有差距,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还有很多可以和美国互补、合作的空间,可以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以至在美国国内都出现了一种呼声,就是要正视中国的崛起,正确对待中国,尊重中国的大国地位。
第四,美国必须停止在高科技领域的“脱钩断链”,以“去风险”为名推动去中国化和去全球化,破坏全球的产业链体系。这一政策现在针对中国,但未来将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最后,中美关系能否转圜,还取决于两国人民。”陈文玲表示,美国人民以及美国的经济学家和战略家,包括百岁高龄访问中国的基辛格,都担忧中美两国走向对抗。中美两国要避免走向对抗,在和平的条件下争取不冲突、不对抗,维持“斗而不破”,进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实现互利共赢,以此作为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原则。
陈文玲认为,中美之间要避免对抗,需要用智慧使两国人民逐渐觉醒,推动美国政客正视中国,正视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她表示,虽然中美两国的博弈与竞争可能仍将持续,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不会停止,但中国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停止,中美两国的关系也绝不会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