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科尔泰斯《孤寂棉田》:用古典戏剧语言讲当代世界

频道:欧美电影 日期: 来源

在存在主义和荒诞派之后,对于法国的当代戏剧,中国人所知甚少。加缪和萨特之后,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法语剧作家贝尔纳-玛丽·科尔泰斯(Bernard-Marie Koltès),被认为是贝克特的接班人,也是和尤内斯库、热奈齐名的戏剧大家。在他短暂的40年人生岁月中,留下了12部剧作,在文学界和戏剧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科尔泰斯生于1948年,但在1989年就去世了。他毕业于全法顶级的斯特拉斯堡戏剧学校,之后自法国移居美国,常居纽约,短暂的一生写了12个剧本,大部分源于他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周游世界,剧作也多在他人生后期完成。

但与此同时,科尔泰斯的主题却跟当下的社会现状有关,宫宝荣说,“我觉得像是一个非常人造的或者是人为的一个戏剧世界,这个世界尽管涉及的是我们当下法国社会的、甚至世界的、人类的一些话题,但是跟传统的写实主义迥然不同。”

“这两个人代表是两个世界,两个不同的职业、行业,两个世界。科尔泰斯就是通过他们两个人给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两个人、两个世界的相遇。”迪马尔说,在现实生活中,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实际上是很难有机会这样面对面的相遇。但在科尔泰斯的戏剧里边,他就是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发生。

顾客和商贩进行着整段整段的对话,看上去也并无明确的逻辑。但在推进的过程中,这两个人慢慢地互相影响,开始变得相像,他们脱掉了外套,随后把泥土涂在自己脸上,这种无差别就更加强烈了。观众几乎认不出来他们两个谁是谁,就只是两个单纯的人,顾客和商贩,变成了两个平等的、同样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兰·迪马尔的舞台呈现中,舞台一角的一位爵士鼓手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存在,他的鼓点也贯穿演出始终。迪马尔说,设置这样一位鼓手,是因为在读剧本的时候,一种鼓点就自然而然在他心中产生。而这位鼓手的音乐,也能让剧中大段大段的独白对话发生时,整个舞台显得更有活力。

科尔泰斯是法国剧坛的骄傲。在宫宝荣看来,20世纪中叶最重要的法语剧作家是贝克特,而下半叶就属于科尔泰斯。“对于科尔泰斯,我们还真应该好好地去认识他、了解他。他在法国当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是不可撼动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在法国科尔泰斯的戏上演得非常多。”

关键词: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