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全程高能的以恶制恶和反转不断的完美犯罪在院线杀出重围。
不仅是因为豆瓣5.7分的成绩,霍霍了前作的国民口碑;
更因为“挂羊头卖狗肉”的全新故事,浪费了续写的脑洞空间。
今天聊聊这部让你离不开沙发,憋尿也要看完的反转神片——
众所周知,《误杀》是一部翻得不能再翻的翻拍片。
虽在印度国内票房成绩不俗,但只算冷门神片。
这一版由印地语(印度主流语种)拍摄,制作更精良,节奏更紧凑,得以风靡海外。
其中,UP主“瞎看什么”凭洗脑的文案,把电影推向国内。
“二号去听经,晚上去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奶油蛋糕好好吃啊~”
2022年,本片也以“误杀原版”的名义,引进国内院线。
一家四口虽然过得并不富裕,但自食其力,并无怨言。
维杰出身底层,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打小爱看电影。
然而,这一切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
大女儿在夏令营时,被警察局长的官二代儿子盯上。
下药,强暴,录视频……威胁她回家后也不许声张。
官二代刚好登门,打算再次强暴大女儿,却被大女儿反抗中误杀而亡。
利用电影里学来的刑侦技巧,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想出脱罪手法。
维杰把官二代的尸体藏在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后,最终逍遥法外。
两种结局,各有国情,各有优劣,不必拉踩。
维杰一家洗脱嫌疑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过上了平静体面的生活。
现实中,他却对这段经历三缄其口,从未向家人透露过尸体究竟埋在哪里。
维杰也只表示爱莫能助,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毫不相干。
仿佛他的“完美犯罪”,早已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街坊邻居也不再掩饰对他的怀疑。
台面上虽然还对他客客气气,听到他的名字总忍不住嗤之以鼻。
七年前被维杰耍得团团转的警方,也从未放弃过报复。
IG先生是一个行事乖张,不怒自威,“既是天才又是疯子”的犯罪心理专家。
七年前,他无意中撞见过维杰抛尸,之后又刚好被关进了监狱。
如今,刚刚出狱的他,成了世上唯二知道抛尸地点的关键证人。
“真相就像一粒种子,不管你把它埋得多深,它总有一天会长出来。”
面对手握真相的警方,他该如何再次脱罪洗白?
没成想,《误杀瞒天记2》非但没有消耗IP,甚至拍出了不输前作的效果。
影院上映新片,经理向维杰推介这片口碑好,预售佳,必然大爆。
他白眼一翻:英雄最终入狱?没有人喜欢这样的结局,还是排点喜剧片吧。
既像是作为角色自嘲命运,也像是作为影迷调侃了一把“过审式结局”
随着维杰的身份从影迷,升级为投资人和创作者。
电影不再只是他脱罪的“教材”,更成为他与警方博弈的“底牌”。
同时,《误杀瞒天记2》也保住了前作烧脑悬疑的力度。
维杰依旧是装糊涂和耍心眼的高手,稳定开挂,carry全场。
哪怕知道真相,却依旧对他没辙,真正的“完美罪犯”。
前作,维杰一家扮演的是腐败法律的受害者,不得不以恶制恶的穷人英雄。
续集中,普通人过剩的良心令他们仍受“误杀”心结的煎熬:
机关算尽的复仇并没有换来救赎,反而是活在真相败露的恐惧中身心俱疲。
而作为对手的警方,也就是官二代的家人们。
前作被维杰击败,非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凭殷实的家底重整旗鼓。
以“伸张正义”为由,以“事实真相”为证,加倍打击报复。
习惯了银幕上见证平民英雄为弱势群体出头,不择手段对抗腐败的上流阶级。
“好人幸存,坏人落败”皆大欢喜的鸡汤结局,爽则爽矣,却始终没有回答:
《误杀瞒天记2》的母题,就是揭晓“复仇的最后一公里”。
把爽片情节带入现实世界,给出一个略带悲观,稍有讽刺的结论:
即便一时幸免,迟早还是会被富人推回谷底,困在谎言迷宫遭受无间轮回的折磨。
那该如何从这无解的阶级困境中脱身?
本片给出了一个笼统但可信的解答:父爱。
哪怕脏了双手,黑了心肠,依旧无怨无悔守护家人,抗下一切活下去。
这是维杰的选择,是天底下所有父亲心知肚明的使命。
也是《误杀瞒天记2》之所以荡气回肠的最大原因。
如果你也想在春节假期,找一部扣人心弦、全程高能的下饭悬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