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几年的博弈,网络文学的“免费”“付费”模式“双活”下来了。这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更加完熟,20余年的积累为免费模式提供了大量的套路资源和写手资源,而免费模式的出现也逼迫付费模式向更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格局下,找好看的文只能去更“小众”的地方——大平台上资深读者扎堆的地方,以及更小众的平台(如这几年出现的有毒小说网、息壤中文网、小红花阅读网等垂直网站,以及知名作者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双年度篇目(2020—2021)”推荐的20部作品,代表了几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学创作趋向。
这两年,网文圈读者普遍抱怨书荒,主流网站的热门网文不好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一个是2018年以来免费模式的冲击,使建立在付费阅读模式上的网络文学生态系统遭遇挑战,潜力作家的成神之路受阻;一个是监管的趋严,使多重欲望叙述受限,以往的网文爽感模式需要重新调整;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媒介革命的大势所趋。据说,玩游戏长大的一代,已经有很多人不爱看网文了。多媒体环境下,文字的艺术是“不受宠”的,其中也包括网络文学。
免费模式吸引的大量新读者扩大了网络文学的底座,同时也带来用户下沉,这使坚持付费的读者傲然坐上了“小众”的位置——虽然千万级的读者数量放在纯文学谱系里是庞然大物,但相对于4亿多的网文用户而言确实是“小众”,而遑论相较于更广大的游戏、视频、短视频用户。
所幸的是,经过几年的博弈,网络文学的“免费”“付费”模式“双活”下来了。这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更加完熟,20余年的积累为免费模式提供了大量的套路资源和写手资源,而免费模式的出现也逼迫付费模式向更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大路化的套路文被免费文“平替”了,不更精良更个性化凭什么收费?在这种格局下,找好看的文只能去更“小众”的地方——大平台上“老白”们扎堆的地方,以及更小众的平台(如这几年出现的有毒小说网、息壤中文网、小红花阅读网等垂直网站,以及知名作者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本双年选推荐的20部作品(男频10部、女频10部)大部分来自这里,代表了几种值得关注的创作趋向。
反套路的出现是以老套路的稳固和新套路的难产为前提的,同时也是新人作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网文市场中的一条出头之路。反套路的流行往往呼应着时代情绪的变化。如《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青衫取醉,起点)核心叙事是主角认真亏钱,但适得其反成了首富。不管现实中正义和财富能否兼得,反正小说里是实现了。而这也是最新一轮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黄金信仰”:技术革命带来的财富积累是正义,而非不义的。
早期的“小白文”只求“爽”,为了实现“快乐原则”而不顾“现实原则”。网络文学越发展,也注重现实合理性,“老白文”仍然是“以爽为本”的,但注重逻辑性和平衡感。近两年来,在“老白”读者中口碑爆棚的“美娱文”《芝加哥1990》(齐可休,起点中文网),就是一部典型的让真实为爽服务的作品,让读者觉得,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之中,真的有一个艺名叫做APLUS的华裔黑人巨星。在小众网站“小红花阅读网”和读者见面的《战略级天使》(白伯吹)更是都市异能小说中把贴地飞行做到极致的作品,被誉为“二十年网络原创文学转型之佳作”。
多年来,网文作者们醉心于“创造世界”,但如果没有细节,越广袤的世界越空洞。近年来,有野心有实力的作者也都在为尽精微而努力。《从红月开始》(黑山老鬼,起点)和《赛博剑仙铁雨》(半麻,有毒)都是此中的佼佼者,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绍宋》(榴弹怕水,起点)。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赵宋之世,向来是穿越历史小说的重要舞台。“宋穿文”因此成为网络文学中最发达的文类之一。和盛名累累的前辈们相比,《绍宋》没有任何创新之处,它被标举出来只是因为写得更好。不仅是落得更实,集众家之长,更是写出了人在历史中的成长,以及使历史有了当代价值和未来意义的“丹心”。
网络文学成熟的生产机制已经可以使少数特别有追求的作者在铁粉的支持下一意孤行,比如猫腻的《大道朝天》(起点)。
近两年,女频世界正在历经一场至关重要的转型,从“磕CP”到“玩设定”,她们终于走出了亲密关系的舒适区,写出了她们的“叙世诗”。科幻、悬疑、恐怖等类型元素全面复苏,以高度幻想、烧脑诡异的设定,折射着对现实世界的焦虑不安和价值关怀。这一番转型一半是外力所迫,一半是内力所驱,虽然早熟,但潜力十足。最令人骄傲的是,女孩们的世界设定里有“诗”。她们以“后人类”的视角,“克味”(克苏鲁)十足的设定,搅乱着“虽然错误,依然正确”的“理性法则”。这一脉的代表作有《小蘑菇》(一十四洲,晋江)、《异世常见人口不可告人秘密相关调查报告》(郑小陌说,晋江)、《薄雾》(微风几许,晋江)等。
06 职场:由“卷”到“苟”的“后丛林”转向
进入到“后疫情”时代,职场小说也发生价值转向。七英俊的《成何体统》(微博)与柳翠虎的《装腔启示录》(豆瓣阅读),一个以“穿书文”的结构,抽掉了“宫斗”的底层逻辑;一个描绘充满真实细节的现实笔法,嘲讽了“装腔”的白领生活。赢得“内卷”不再是主角的终极目标了,只有跳出“纸片人”的世界,才能打开另外的生存维度。
“无CP”的类型标签,本是为了规避纯爱类型的风险,却也迫使女频叙事去挖掘更加多元化的潜力。因此,扶他柠檬茶的《爱呀河迷案录》(微博)、三水小草的《十六和四十一》(晋江)、群星观测的《寄生之子》(晋江)这三部各具特色的“无CP”作品,在过去两年的女频世界里就显得格外引人瞩目。它们分别向着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儿童文学的道路出发,大刀阔斧地拓展了网络女性书写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