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90后”返乡青年作家以新媒体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国风音乐人将古诗文谱曲成歌、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2月,第六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揭晓。50个精彩故事展现了主人公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发网友的关注好评。
加大优质内容供给,推出《万山磅礴看主峰》《牵妈妈的手》等一批现象级新媒体作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出“中国有约”“打卡中国”等网络国际传播活动,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协同推进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性转变。
《征信疑云》《熊猫捉谣记》《地震谣言的那些事儿》……今年5月,第五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在北京发布。60部入选作品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揭示了谣言的危害性,帮助广大网民提高识谣辨谣能力。
从积极举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凝聚网络文明向上向善的社会共识,到连续举办中国网络诚信大会,积极营造守信互信、共践共行的良好社会氛围,再到《“抵制网络谣言 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发布,倡导全社会共管共治网络谣言、共建共享网络文明……
手机银行、扫码支付、网上政务、直播带货、云游博物馆……如今,小到居家出行、大到政务工作,信息化和数字技术深刻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0.5亿,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发展。
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互联网+”深度融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取得积极成效;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接续推进,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分享经济、智慧出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新产品新业态竞相涌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正在惠及更多百姓,网络公益不断释放公益正能量,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明显增强。
从颁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战略文件;到出台《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等,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一批重要制度;再到制定发布367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推动发布多项我国主导和参与的国际标准……我国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自2014年以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有力推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
面对数字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