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显示,这是泡泡玛特在司法案件中,首次作为被执行人并被强制执行的案例。对此,泡泡玛特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该案件属于正常商业纠纷,公司于7月10日收到法院执行通知后,已支付全部款项。
泡泡玛特2022年经营利润为5.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5亿元下降49.3%;期内利润为4.7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55亿元下降44.3%。调整后净利润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亿元下降42.74%。此外,其销售成本、经销及销售开支较往年同期也分别增长了13.3%、33.0%。
此外,记者梳理泡泡玛特多年财报数据,其毛利率由2019年的64.77%下降至2022年的57.49%。对此,泡泡玛特相关人员在财报电话会中解释称,主要原因系原材料的上涨,OEM厂每道工序加工成本上升,随着产品工艺的愈加复杂,生产单位采购成本攀升。此外,库存周转变慢也是一个原因。
在泡泡玛特上市后第二个完整的财年报告发布后,泡泡玛特CEO王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大环境等因素影响,消费行业普遍遭受冲击,泡泡玛特遇到了上市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彼时,“潮玩”是一种新颖的概念,小众的市场背后,是国内几乎空白的原创IP领域。泡泡玛特率先嗅到了商机,在有了SonnyAngel的经验后,泡泡玛特买断了Molly中国内地独家授权,并推出系列产品,此后经营一路水涨船高。2016年,泡泡玛特进军电商领域,开设天猫旗舰店。2017年,创新设立机器人商店,并在此后举办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等大型潮流玩具展会,逐渐在潮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据了解,上市前后,泡泡玛特传出褪去盲盒标签的强烈愿望,王宁曾强调:“我们不认为泡泡玛特今天的成绩仅仅是因为盲盒这个载体。泡泡玛特的迅速壮大,核心要素还是IP本身。”上市时,泡泡玛特也在招股书中强调:“IP是我们的业务核心。”
诚然,随着更多IP尤其是自营IP的诞生,泡泡玛特的收入更加多元,但泡泡玛特始终没有丢掉盲盒这一形式,也无法撕去外界贴上的盲盒“标签”。
连日来,新黄河记者走访了本地几家泡泡玛特实体店,门店显著位置摆放的仍是各类盲盒,价格也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在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上架,绝大多数是盲盒产品,其中销量最高的系列,月销量达到了“1万+”,非盲盒产品如BJD娃娃、手办,有的月销量仅有个位数,最高的一款搪胶毛绒公仔,月销量达到“3000+”。
对此,2022年,泡泡玛特中国区总裁、首席运营官司德曾言“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急于想把盲盒这个标签给抛掉,当时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关于盲盒不好的声音,这两年我们心态有变化,这个标签本身OK。我们希望盲盒这个标签至少是中性的。”
据了解,泡泡玛特销售的一款个性长袜盲盒,实际面料成分含量并未达到其宣传标准。针对此事,泡泡玛特方面对媒体表示,系运营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产品详情页描述出现了错误,该产品后被下架处理。
另据信用中国网站披露的行政处罚,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天津泡泡玛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予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原因是其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据悉,天津泡泡玛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由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2022年,泡泡玛特和餐饮企业联名推出“盲盒套餐”引发疯抢,有消费者一次性花费10494元购买了106份套餐,还有消费者购买代吃服务。事情发酵后,相关企业被中消协点名,认为用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应当予以抵制。后泡泡玛特回应,称全部暂停定制盲盒业务以杜绝可能的食品浪费,并提醒被授权方避免过度营销,在活动机制的设计上遵守公序良俗,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
11日,新黄河记者在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检索“泡泡玛特”,共跳出13129条投诉信息,问题多涉及不支持退款、虚假宣传等。此外,泡泡玛特也曾被消费者质疑存在“黑箱”等。另据天眼查显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因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侵害商标权纠纷等,被相关企业起诉。
据王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泡泡玛特未来会成为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企业。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指出,想要成为“中国的迪斯尼”,必须持续经营IP的内容,输出文化价值,假如缺乏文化的支撑,只靠不断迭代IP形象等策略或难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