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5月13日上线各视频平台的电影《青面修罗》,该片由香港导演李仁港执导,冯绍峰、胡军、许晴、金晨等主演,有网友发现,许晴出演的角色疑似被AI换脸,虽然容貌有几分相似,但标志性的梨涡不见了,《青面修罗》的官方微博也没有提及关于许晴的任何字样。
许晴工作室很快回应了,表示许晴没有出事,一切都好,同时提醒网友注意自身防疫。官方不吭还好,一开口网友的疑惑更深了,“为什么就放出了一个许晴的背影视频,连个正脸都没有?”还有,许晴的微博已有2个月没有更新了,现在艺人翻车事件层出不穷,参演的电影被换脸,自身解释又语焉不详……各方共同努力,把气氛烘托得一切都刚刚好,让网友不想歪都不行。
有两种可能,一是在《青面修罗》漫长的上映等待期中,由于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许晴和片方终止了合作,全面退出影片;另一种可能就是许晴遇到了翻车事件,不便露面,片方不得已而为之才换脸。没人愿意说出真相,流言就满天飞,娱乐圈成了阴谋论的聚集地,这点确实很可悲。
在影片正式上线前,我看了一篇李仁港的专访,当年名为《刺局》的电影还是原乐视影业老总张昭发起的项目,张昭的原意是想拍一部有质量的武侠电影,一部机械武侠概念的作品,李仁港虽然是香港导演,但自称喜欢拍古装片,喜欢看历史书,更喜欢看中国文化,也喜欢“机械武侠”的概念,就接下了这个项目。
如果你花六元看完《青面修罗》,会觉得还不如拿这六元去买杯蜜雪冰城,网友给出的主要评价是“情节支离破碎、演员表演僵硬、故事不知所云”。别怪观众太毒舌,只是这样的《青面修罗》既配不上院线电影的名号,也愧对“网络大电影”的身份——别以为网大就是烂片集中处理地,现在很多网大的拍摄风格和成片质量都堪比院线电影。
放在国产武侠电影的位置来看,2011年,陈可辛的《武侠》之后,武侠片就走上了末路,《港囧》《致青春》《疯狂的石头》等影片让国产电影走上了现实主义题材的道路,武侠片偶有出现,也是明星云集、服化夸张、特效浮夸、故事空洞的汗牛充栋之作,尤其是武侠和玄幻相结合后,《阿修罗》上映三天即下线,如今《青面修罗》又被观众群嘲,“请放过‘修罗’这俩字吧!”
但之前我们的武侠片不是这样的,1928年《火烧红莲寺》正式拉开了华语武侠片的序幕,上世纪60、70年代,张彻、胡金铨、楚原在华语影坛掀起了新派武侠片的浪潮,上世纪90年代初,徐克把新派武侠片推向了巅峰,《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成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随后伴随着港片的衰退,华语武侠片也进入低谷期,2000年以后,《卧虎藏龙》《英雄》等影片让人们看到了武侠片复兴的曙光,但《夜宴》《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七剑》又狠狠煽了满怀希望的观众一记大耳光。
后来的事,观众都知道了。但有一点可能不知道的是,《青面修罗》的惨败还与内地互联网平台江湖的斗争息息相关。
2016年,当时还如日中天的乐视影业把小说《刺局》当成影视项目正式立项,同年年底,乐视系危机爆发,2017年,电影《刺局》完成了备案流程和拍摄,但乐视影业资深难保,积压项目过多,《刺局》也尘封入库,前途未卜,2020年以来,疫情让整个电影行业都进入困局,网络发行渠道逐渐走上主流舞台,很多原本瞄准院线的电影都转向网络,《青面修罗》也在此列。
被众人群嘲,你以为《青面修罗》就惨败了?综合播放量、热度换算,它在四家播放平台的播放量估算约为6260万,挤挤水份,按照5000万播放量来算,也有3亿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