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湖南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降雨之少、气温之高和高温天数之多,均排在196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的第二位。与此同时,湖南工业、旅游业快速复苏,电力需求趋于旺盛。双重因素叠加下,电力保障迎来重重挑战。为此,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力量,发挥组织优势,全力以赴挥汗迎战夏季“尖峰时刻”。
“连续5年实施长沙电网‘630攻坚’,取得了好效果!”近日,长沙县110千伏毛塘变电站1号主变五次冲击合闸成功,标志着国网湖南电力一段集中投产项目规模最大、工期最为紧凑、任务最为艰巨的阶段性攻坚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果。
今年上半年,国网湖南电力围绕“强省会引领,创一流大供”部署,加快推进“供电能力提升攻坚工程”,做好属地电力保障,先后投产特高压500千伏配套送出、220千伏春城、佛谷等主网项目20项,新增变电容量417.8万千伏安,线路389.03千米。特别是自5月以来,新增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34条,电缆长度222.3公里,数量、规模均创长沙电网集中投产的新纪录。
作为今年迎峰度夏保供电的关键项目,本次投产项目对提升长沙市供电能力、优化主干电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有力支撑了长沙高新区、宁乡高新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园区的产业发展,为长沙市重大产业链标志性项目、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坚强能源保障。
8月20日,在位于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附近的1000千伏潇江线一座塔基下,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的巡检员沈峥嵘,正操纵着无人机从特高压线路上方进行巡查。
1000千伏潇江线是江西与湖南电网直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刚刚查看的这个塔基是1000千伏潇江线与±800千伏宾金的交叉点,这里出现任何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电网送电。” 沈峥嵘指着不远处的几座塔基介绍。
作为国网系统内首个实现输电全景监控地市级全覆盖的省份,国网湖南电力针对不同设备、不同区段的输电设备本体、通道、地面设施等不同巡检对象,制定差异化巡视策略和要求,建立起‘无人机自主巡检+可视化巡检+人工地面智能巡检’的立体协同巡检体系。同时以各类在线监测装置和数字化平台为支撑,打造 “输电全景监控平台”这一输电专业线上平台,开创了“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新型输电管控模式,实现输电设备、人员、业务远程全景实时可见可控。
“巡检机器人和换流变自动巡检的使用,有利于进行数据集成、分析、告警,使得运维人员实施掌控设备状态并提前预判。”韶山站运维班班长刘源介绍。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有效减轻运维人员现场巡检工作量,实现了设备状态全天候、不间断跟踪检测。
依托集中监控视频系统,国网湖南电力可实时监控各500千伏变电站内线路及主变负荷情况,对过载情况进行预警;实现对全省所有500千伏变电站设备异常情况进行预判;依托无人机自助巡检,截至目前,湖南省累计完成30万余张照片智能图像识别,发现设备本体缺陷万余条。智慧系统的建设,有力保障了湖南迎峰度夏期间电网线路安全。
热浪侵袭,面对高温炙烤,工作人员依旧身着穿戴密不透风的绝缘“战甲”,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及护目镜,随绝缘斗臂车缓缓上升至近15米的高空作业,组装、收线、搭头、……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任务完成时,工作人员全身上下,都已被汗水湿透。
“我们中心共有8组80人,负责长沙市的配网带电作业,入夏以来每组每天要进行3到4次带电作业,经常从早上忙到天黑。”国网长沙带电作业中心副主任黄永超介绍。
针对今年夏季以来的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国网湖南电力累计投入2万余人次,大力开展电网设备特巡特护,全力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全力做好设备故障抢修准备,储备12台110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和30座移动变电站、75台应急发电车,1100余支主配网抢修队伍1.2万余名抢修人员随时待命,3000辆抢修车辆及各类应急装备随时调用,全省设置配网抢修驻点910处,确保应急情况下最快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