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救同胞”。王大使和使馆人员亲人般的关爱,让小芸和院方倍受感动。主治医师是一位不远万里来到阿富汗的国际医生,她向中国使馆表示,二十多年前她曾在其他国家参与过救治中国伤员的工作,对中国同胞有着特殊感情,一定会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好小芸和其他中方伤员。
医院先后为小芸做了六七次大大小小手术,中国外交人员和在阿中国同胞的热血不断输到小芸的身体里,小芸终于脱离危险,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使馆和同胞们时刻关心着小芸等伤员的康复情况。新年前夕,使馆再次派员前往医院探望,送去外交部“温暖迎春”慰侨包,为他们加油打气。同胞们自发组织起来献出爱心,捐款捐物,出人出力。为了更好地帮助医院与中方伤员沟通,应院方请求,正在阿富汗作田野考察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汪段泳教授主动搬入医院,协助医院为伤员们提供翻译及日常照顾,一连十六个日日夜夜……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小芸病情逐步稳定,并从ICU转到普通病房。但脱离危险期之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地医院虽有一流的急救经验,但无法开展深度、综合等治疗,小芸的康复进展非常缓慢,而且情况很不乐观。据远程会诊的国内专家判断,小芸要想早日彻底康复,最好尽快实施下阶段、更复杂的骨科手术,当地明显不具备这个条件。
而同时,喀布尔连续发生的恐怖袭击和重大人员伤亡事件,不仅让当地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也让医院超负荷运转。为了抢救更多危急的病人,小芸的病床已被多次转移,直至最后转至儿童病房。医护人员也捉襟见肘,有心无力。此外,其他四位伤势较轻的中国同胞陆续康复出院回国,医院里只剩小芸一个中国病人。而时近兔年新春,在喀布尔的中国人也纷纷回国,再难找到当地侨胞协助照顾。
一是交通安全风险,全程近500公里,顺利的话也需要10多个小时,且其中相当部分都是崎岖山路,悬崖峭壁。二是安全风险,近期阿巴两国都面临十分脆弱的安全环境,小芸本就是重大恐袭中死里逃生的幸运儿,一定不能再出事了。三是健康风险,如今的小芸几乎是个被粘起来的“瓷娃娃”,能否经得起一路颠簸,确实让人担心。
除了一路风险之外,时间也相当紧迫。根据小芸希春节前回国的愿望,加之能够陪同照顾的同行人的时间问题,小芸必须赶上1月16日(周一)晚南航飞武汉的那一班。此时,伊堡回国的航班尚未完全恢复,春节前又是回国高峰,机票十分难买。此外航空公司能否允许上机、赴巴签证、途中安保、救护车等一系列环节的繁重工作都有待敲定。大量不确定因素,也让有关方面对小芸的回国打算感到为难。也有人好言相劝小芸,可否再忍一忍,至少等康复到能坐轮椅了,再乘航班回国。
国外,在喀布尔,王愚大使坐镇指挥,使馆人员白天各司其职紧锣密鼓联络,深夜召开馆内协调会,全面安排落实小芸途中的各个环节:协调阿强力部门派出救护车和护卫车辆运送小芸至边境;安排可靠、能干的中资企业负责人一路陪同照顾;促请巴基斯坦驻阿大使馆周末紧急为我有关人员发放入境巴的口岸签证;联络在巴中国公民负责做好小芸入巴后的接应和转运至伊堡的后程安排;请中国驻巴使馆关注小芸在巴行程,及时提供协助和照顾,并为有关人员办理证件手续等。而同期的伊斯兰堡,中国驻巴使馆、南航驻巴办事处也是彻夜无休,加班加点、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为小芸的登机回国做好各种周密准备。
当一切基本就绪,已是周六深夜。这是小芸告别阿富汗、踏上万里归途的最后一晚。临行前,使馆官员给小芸发了一段微信加油鼓劲:“你是个坚强而乐观的姑娘。明天的行程,虽然漫长而艰苦,也来之不易,但每前行一步,就离祖国更近一步。万里归途,一路平安!”
一路上,使馆与带队的中企负责人纳森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全程关注步步行程,千叮万嘱,安全为上。纳森全神贯注,保持车队前后联络,随时通报行程和小芸状况。阿方医护人员精心照顾,时刻留意小芸的身体状况。虽然车队途中经过山路塌方、路险绕行等些许耽搁,好在最终有惊无险,按时抵达了边境口岸,并在随行阿方警卫的积极协助下顺利通关入境巴国,与前来接应的中国公民会合。在中国驻巴使馆的密切关注和接力协助下,小芸一行继续向首都伊堡进发,经过全天12个小时的漫长奔波,终于于当晚抵达伊斯兰堡当地酒店,顺利完成这段最令人揪心的跨境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