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开窗,就算有风,吹过来的也都是湖南人在冬天才朝思暮想的“集中供暖”,路面温度60℃以上,根本没有勇气把自己暴露在太阳底下!
在长沙市民廖女士的记忆里,小时候经常停电,特别是夏天:“那时候,我们对电的依赖没有现在这么强,电器少,一个家庭用电的地方也不多。每次晚上一停电,大家都会爬到屋顶上乘凉,一家人躺在凉席上看星星、打蚊子……”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湖南属于一次能源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整体处于全国能源流向末端。而在电力方面,虽然在过去五年里,湖南省电力供应基本实现了总体平衡,但是局部区域、局部时段依然有压力存在。
居民及三产用能占比高,直接导致全省用能需求季节性、时段性特性明显,使得电源和需求特性不匹配。
全省70%的用电负荷集中在湘东、湘南,而63%的电源分布在湘西、湘北,这种情形,降低了电网运行效率。
既然供电有压力,为什么在我们的记忆里,似乎很久很久都没有停过电了?
与我们儿时的“常态”相比,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偶发性事件”。有一组数据,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对湖南这些年的电力发展进行一下“管中窥豹”:
从1.53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从0.226亿千瓦时到2155亿千瓦时,不得不说,70多年来湖南电力发展完全可以用“一跃千里”来形容,而其中体现的,恰恰是其稳定供应能力持续不断增强。
如今,在“双碳”目标推动下,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传统电源逐步退出,清洁能源加快替代,湖南正加快构建以新型能源主体的电力系统,力求实现让全省电力用户不仅“用得上”,还要“用得起、用得好”。
在国家推动建立以特高压输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过程中,作为能源资源匮乏地区之一的湖南,也迎来了引入外电的良好契机,湖南电网随之迈入特高压时代,建成了祁韶±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南昌-长沙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南阳-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将在2022年底前投产;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有序推进……
到2025年,将形成湖北、四川、甘肃、宁夏等四大外电入湘“高速通道”,外电入湘能力将突破2000万千瓦。业内人士指出:“外电入湘大部分是‘西电东送’下的清洁能源,在2021年,湖南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已经超过3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为57%。未来,在诸多特高压项目相继投产后,其比重或许还将进一步提升。”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体系建设,把电力放在“三大支撑”的首位。
8月2日上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要千方百计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安全,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他叮嘱要扎实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加强电煤储备,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全力保障好正常生产生活用电。
近年来,湖南省发改委等省直部门构建起以能源运行为龙头、能源建设和价格调控为两翼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将能源保供特别是电力保供作为全省工作重点,强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在电力体制改革中构建“中长期交易+辅助服务”的省内电力市场体系,有序开展现货市场建设;建立与电力市场交易有效衔接的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开展4批次共16个项目获国家批复开展增量配电试点建设,其中湘潭高新区等13个试点项目已获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湖南省还建立起了完善煤电项目驻厂联络员机制,完善政企联动储煤机制,提高电厂储煤积极性,确保迎峰度夏、度冬期间电煤储备水平在30天以上;全省骨干水库蓄水处于科学水平,小水电实现集中式管理和智能化运维托管;风电场开展了改造,进一步提升风电、光伏发电的电力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