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醒,要警惕公共话语的娱乐性和技术垄断带来的困惑。
对于这些直播乱象,有人说他们“生命无所谓、尊严亦可丢”,心态扭曲了;有人说他们“反常当正常、出丑当出彩”,搞庸俗恶俗;还有人说他们“万般皆下品,唯有流量高”,是利令智昏。
拿“夺命直播”来说,触碰的不仅是公序良俗底线,很多行为已明显涉嫌违法,有的更涉嫌犯罪。飙车涉嫌超速,既违反交通安全,又危及他人生命;种种胡吃海喝的PK,与勤俭节约的美德相违,也违反反食品浪费法;直播自残,对未成年人诱导性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违背。
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机遇,也加剧了行业“内卷”。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已达7.51亿,占网民整体的70.3%。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中国,的确已经进入了“全民直播时代”。
作为主播,要在这样庞大的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红甚至大网红,的确相当有难度。
网络直播平台的流量,并不是按随机甚至平均来进行分配的。平台方掌控着流量分发的规则和权限。网友在平台上发出视频或直播,想要更多人看到,主要靠两条路:
一条路是花钱购买流量。对很多无名主播来说,这条路并不现实。
按照平台的规则,越有点击量的内容,越会被平台分配更多流量。这种规则形成的“马太效应”,加大了普通主播出头的难度。
于是一些主播试图以极限工作时间来换取流量;也有的主播不惜以各种出格、出圈的内容博取关注,“夺命直播”等乱象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