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南极 世界尽头游不同

频道:欧美电视剧 日期: 来源

眼前这片未知世界终于从书本变为现实。船行前方是南极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乔治王岛。今天是南极难得的好天气,晴空万里,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没有一丝寒意,从北京到南极,可谓是“避寒之旅”。是啊,2月初正值南极的夏季,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水和钻蓝的冰山构成了纯净的“南极蓝”。我们乘坐冲锋艇在海上巡游,一块块造型奇特的冰山从身旁掠过。令人称奇的是蓝色冰山,水面之上的冰山外面是一片纯白,里面却是晶莹剔透的蓝色,而在水面及水下也泛着的蓝光,水下的冰山犹如蓝色水晶,亦真亦幻。

此时,在一片“南极蓝”中突然闯入了几抹明艳的红色,对,前方就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首个科考站——中国南极长城站。这里是我们南极登陆的第一站。冲锋艇稳稳地停在岸边,我们怀着激动之情迈开南极第一步。“爱国,求实,创新,拼搏”八个红色大字欢迎着祖国来的游客。红色的房子和集装箱以及五星红旗,这些中国红让我们这些中国游客感到分外亲切而自豪。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从事科考研究。不巧的是,最近站里有重要的科研项目,我们不能入内参观,团友们纷纷在长城站纪念碑、国旗下、和平钟前合影留念,向一批批南极科考英雄致敬。

出发前每名游客都收到了一份厚厚的南极旅游手册,单是环保规范就有30余项,要求非常严格。登船之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每名游客必须参加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的说明会。每名游客一一登记是否参加,如果不参加,就不能登陆或巡游。船上的探险队员李一博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南极探访须知》。南极是没有受到大批人类干扰的一片净土,请游客保持它的原貌。虽然行前游客已提前收到并阅读,但说明会上仍详细解释。比如,游客登陆必须穿经过消毒的防水靴和冲锋衣,回到船上时也要清洗消毒衣物。登陆行走路线必须在制定区域。一旦出现违反要求的情况,游客本人甚至整个团队都无法再次登陆。

当我们第一次登陆丹科岛,见到如此多的企鹅时,大家兴奋地张大嘴巴,但是没喊出声,而是相互提醒安静安静,不能打扰企鹅。我们不急着拍照,先认真听探险队长的说明,沿哪个路线行进,如何辨认企鹅通道,哪里有冰峰塌陷的危险等。注意事项一一记下,才可以自由活动。我在雪山的山坡上发现了四五条交错的企鹅通道,憨态可掬的巴布亚企鹅扭动着身子上上下下忙碌着,它们在干什么呢?原来是走到岸边跳进海里捕磷虾,再返回山上喂给嗷嗷待哺的小宝宝。大家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个不停。不管你多爱企鹅,注意啊,一定要和企鹅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有的团友兴奋地想靠近企鹅,旁边的人立刻会提醒。企鹅通道一定不能踩,因为有了人的气味,企鹅就辨别不清回家的路了。

除了禁止干扰动物,植物也得小心保护。南极没有树木和灌木,只有一些存于积雪中的雪藻和点缀在裸露岩石上的苔藓或地衣类植物,船上的生物学家一直告诉我们,登陆时要“高抬贵脚”,一脚下去,几万年的时光就没有了。原来,这些植物的生长周期都是以万年计,太宝贵了,一定不能破坏。

海达路德游轮上的探险队长挪威人卡琳在社交软件上发文大赞我们这团中国游客:“很高兴所有的注意事项诸如野生动物保护规范都被遵守和尊重。这是一趟伟大的旅程,这也是我带过的最好的一批中国游客。”

穿上特制的抓地雪鞋,握起登山杖,我体验了以前不敢想象的南极雪山徒步。我们一组二三十人排成一队,探险队长在前方引领。开始走平地还算适应,后来慢慢开始爬坡,就有些吃力了。登山杖要先稳稳地插入冰雪中,再借助支撑力抬腿攀登,一步一步前行,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举步维艰”的含义了。登至半山坡,我回头俯瞰,冰川峡湾是何等的壮阔。

在南极游轮上的日子,虽然没有无线网络,大家却感觉每天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谁说中国游客只会买买买,在旅游中学习知识就是我们这群可爱团友的追求。游轮上安排的南极知识、企鹅故事、冰川形成、南极探险、极地摄影等课程每天都座无虚席,大家为了坐在前排,还提前去占座。我们请教探险队长,为什么冰山会有蓝色?原来这是由于经过万年以上漫长的岁月,冰山的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逐渐减少,阳光照射时,波长较短的蓝光被散射,因而冰山呈蓝色。

南极知识的课程讲到,南极是地球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储存了人类可用淡水的72%。可见,保护南极的纯净,对我们人类生存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在一场关于鸟类的讲座上,鸟类科学家海达告诉大家,信天翁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南极是它们的家园。信天翁的最大天敌是塑料垃圾。科学家曾发现一只死鸟的肚子里全是塑料垃圾。保护南极环境,从现在做起。有一句话说“没有人会想要保护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我们去过南极,更加理解了环保的意义。

关键词:地球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