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这个广东家庭培养出了世界冠军刘诗雯,秘诀是

频道:中国香港电视剧 日期: 来源

5月12日,2022年广东十大“最美家庭”和百户“最美家庭”进行名单公示,刘诗雯家庭获选2022年广东百户“最美家庭”。“一个优秀运动员要成长,必须经历各种挫折与磨难,能在失败中站起来才是真英雄。”这是刘诗雯的父母经常鼓励她的话。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这是刘诗雯一路成长的秘诀。

刘诗雯的母亲王丽凤酷爱乒乓球,刘诗雯小时候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母亲站在球台前挥汗如雨的模样。母亲对乒乓球的热爱,给年幼的刘诗雯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情不自禁对这种运动产生了好奇。年幼的刘诗雯不断模仿着母亲的动作,一看到乒乓球就激动不已。等刘诗雯个头稍微高了一些,王丽凤在家里支起了乒乓球桌。那一年刘诗雯4岁,她拿起球拍开始正式练习基本功。

因为个子太小够不着球桌,父亲刘恕便拿来板子垫高,让刘诗雯站在上面打。为了让女儿练习更加父母专门为她制作了一只小球拍,单面直拍,把儿短拍轻。无论工作多么辛苦,王丽凤总是会在下班之后陪着女儿练球,自己也乐在其中。母亲的热情与毅力,每天都感染着女儿。

也许是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也许是骨子里就流淌着热爱乒乓球的血液,刘诗雯球技进步飞快。很快,母亲王丽凤就意识到,女儿是可塑之才。

1998年,7岁的刘诗雯跟随教练张晶清南下广州训练,初到广州时,刘诗雯因为不习惯和想家,每天晚上都以泪洗脸。听到女儿在电话那端的哭声,王丽凤很心疼。但是运动员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言,努力练习事唯一的路。王丽凤强忍着心疼,在电话里把刘诗雯骂了一顿。7岁的刘诗雯赌气说:“我要是再给你打电话说想家,我就不姓刘啦!”从此之后,刘诗雯就踏实地在广州伟伦体校训练,而且为了不想家,刘诗雯每天训练都很辛苦,试图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想家。

从刘诗雯练球起,妈妈就告诉她,丑小鸭想要逆袭成为白天鹅,就必须努力。刘诗雯将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时时提醒着自己努力再努力。很快,她的训练就有了成效,屡屡在各种赛事中夺得冠军,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从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二队,最后进入国家一队的跳跃。

2004年进入国家队后,13岁的刘诗雯来到了北京。但因为压力大和饮食不习惯,刘诗雯的状态出现了问题。担心女儿会因此影响成绩,父亲刘恕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到北京国家体育总局附近租了房子,每日下厨为女儿做饭。刘恕在此之前并不会做饭,但是为了女儿,愣是学了一手好厨艺。

2009年10月,18岁的刘诗雯迎来了自己乒坛生涯的第一个辉煌点,在乒乓球女子世界杯单打决赛中,拿下冠军。但在接下来的10年的时间里,刘诗雯却陷入了世乒赛的“魔咒”,状态一度变得十分消极,她多次萌生了放弃乒乓球的念头。2011年3月,刘恕突然收到女儿发来的短信:“爸爸,打球已经没有快乐,我想退役。”次日下午,刘恕风尘仆仆赶到北京。他开导女儿:“收到你的短信,我和你妈一夜未眠。孩子,一个优秀运动员要成长,必须经历各种挫折与磨难,能在失败中站起来才是真英雄。”不放心女儿的心理状态,刘恕再一次前往北京,每天陪着女儿,给女儿做心理辅导。“我很热爱乒乓球,我也不想这样放弃。”刘诗雯打消了退役念头,骨子里的倔强和不服输被激发起来。因为怀抱着对乒乓球的热爱和父母的鼓励,她坚持下来了。

如今,刘诗雯依旧坚守在赛场,她有实力,也还有梦。相信在未来,依旧可以看到刘诗雯在国际赛场上的挥洒汗水,斩获更多的荣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关键词:母亲的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