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因为症状不典型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又被称为人类骨骼 的“沉默杀手”。骨质疏松使得老年人的骨量在无声无息中被吞噬,导致髋部、椎体、桡骨远端等多部位 脆性骨折的发生,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引起人们对骨质疏松的重视,自1998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是“巩固一生,赢战骨折”,共同关注全生命周期的骨骼健康。近日,针对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秋玲进行了详细讲解。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两种;前者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而后者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非暴力性骨折,或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椎体骨折,有些老年女性用力咳嗽或手提重物就会导致椎体骨折的发生。对人体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的是髋部骨折。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严重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3)有大量抽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或长期不接受光照日晒、长期卧床的人群;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但随着病 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畸形,甚至发生严重骨质疏 松性骨折等后果。骨骼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仅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XA)所测定的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骨代谢标志物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骨骼处于什么状态。当然,如果发生了脆性骨折,可以直接诊断骨质疏松症 。
防治的基础措施包括充足的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如下:(1)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元素钙:1200mg/天,普通维生素D:800-1000IU/天。(2)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3)规律的负重和肌肉强度锻炼,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跌倒。(4)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5)戒烟、限酒。(6)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7)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果一旦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或者骨密度测定提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需积极到正规医院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早,从任何时候开始也不算晚。其主要防治目标包括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骨丢失;避免跌倒和骨折。
0-18岁一定要加强营养和运动,以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才能使骨骼健康不输在起跑线上。
2022年8月18日,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正式启用,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也同期开诊。无论节假日还是周末,医院常规开设内分泌及代谢病专家门诊,同时还开设了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甲状腺、肾上腺、性发育异常等特色专病门诊,专家阵容强大,由院本部大咖轮流坐诊。内分泌科莱山院区的开启,解决了莱山以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就医需求,使得糖尿病、甲亢、甲减、骨质疏松、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好的诊治。医院实行“管理一体化 质量同质化”的服务理念,让老百姓就近享受到与总院区同质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