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司马懿为何没有选择称帝

频道:古装电视剧 日期: 来源

在三国时期,高平陵之变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即对曹魏甚至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249年,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大将军曹爽等人随行。得知这一消息后,司马懿上奏郭太后,请求罢免曹爽兄弟的官职,并成功控制了都城洛阳。彼时,曹爽本来可以反击司马懿,也即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曹爽真的这么做,自然会给司马懿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可能改变高平陵之变的走向。

但是,曹爽他贪图荣华富贵,所以放弃了抵抗。在曹爽回到洛阳后,司马懿违背承诺,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由此,通过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权。到了这个时候,曹芳和汉献帝刘协一样,都成为了傀儡皇帝。所以,从理论上来看,司马懿完全可以废掉皇帝曹芳。那么,问题来了,高平陵之变后,面对弱小的曹芳,司马懿为何不取而代之呢?

具体来说,司马懿不是不想称帝,而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所以不能称帝。就第一点来说,司马懿是在公元249年起兵造反的,但是,公元251年,司马懿就病逝了。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陵,庙号高祖。

因此,从发动高平陵之变开始,司马懿只掌握曹魏大权两年时间。因为时间太过短暂,司马懿根本无法完成篡位称帝的必要步骤。参考之前的曹操、曹丕父子,司马懿想要称帝的话,第一步就是执掌大权。对于曹操来说,自公元196年迎奉汉献帝刘协,并迁都许昌之后,就完成了这一步骤。

然后是封公,比如曹操先是被封为魏公。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之后则是称王,比如曹操称魏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曹操名义虽非天子,但实际上已经有天子之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王世子。

关键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