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环时调查」缺教师正成为各国发展大问题

频道:悬疑电视剧 日期: 来源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林龙优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昭东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李厚何】编者的话:日本《朝日新闻》日前报道称,一项最近的调查显示,在立志成为教师的大学生中,目前有超过一半的人当老师的意愿大减或直接选择放弃。虽然薪资不菲、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颇高,日本却陷入缺老师的窘境。在全球其他国家,教师是否也像在日本一样受到尊敬?教师是否存在较大缺口,年轻人是否将其作为自己的最佳职业目标之一?《环球时报》记者就此对3个国家进行了调查。

5月15日是韩国第42届教师节,然而据韩国《中央日报》近日报道,调查显示,因学校接连发生侵犯教师权威的事件,韩国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在韩国公立学校当教师曾被认为是一份又稳定待遇又好的“铁饭碗”工作。但近年来,韩国各地学校出现的教师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做老师似乎已不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选择。

今年4月,韩国教育部公布了2024-2027年的中小学教师供需规划,重点是减少教师数量。韩国民众认为,此举可能成为公共教育危机的催化剂,因为本就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当老师了。韩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232名被国立教育大学录取的学生退学,占录取学生总数的 6%。

然而,最直接的原因是适龄人口减少导致的新生短缺问题。据报道,韩国6200多所小学中,有131所小学新生入学人数为0,有125所小学只有1名新生。今年开学季,不少小学甚至在没有新生的情况下举行了开学礼。首尔北部一所高中去年因招不满学生,决定让高一学生集体转学,并计划在高二、高三学生毕业后,于2024年彻底关闭学校。此外,还有几所小学因为同样的原因关闭,学生们只能转去别的学校。

新生减少、老师难觅,韩国中小学不得不自寻“活路”。一些学校首先采取了联合办课的形式。以江原道的4所中学为例,它们决定每学期举行联合教育周,组织学生们一起上艺术和体育课程。还有学校选择合并办学,韩国拥有数百所男女分校,随着近年来学龄人口持续下滑,位于首尔的男高奖忠高中、上一女高宣布今年转为男女混合学校。找外援也是韩国学校自救的另一渠道,仅靠教育部指派的教师和临时教师,很多学校表示还是难以支撑课程运行。于是,招聘兼职老师变成了常态,不过此举引起了一些家长对教学质量的担忧,抱怨“经常换老师,学生会受到影响”。

相比于各地学校的“自救”方案,2022年,时任韩国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朴顺爱提出将韩国小学入学年龄从目前的6周岁降至5周岁,遭到各界抵触。此计划最终被撤销,朴顺爱也成为尹锡悦政府首位辞职的部长,她在岗仅有34天。

德国电视一台最近报道称,据德国教师协会预测,目前德国缺少3.2万至4万教师。而根据该国各州教育部长联席会议的数据,到 2025 年,德国将缺约2.5万名教师。德国教师协会主席海因茨-彼得·梅丁格表示,在许多州,由于教师短缺,在学年开始时不得不削减学时。在一些州,父母或其他非教育工作者也被学校当作“学校帮手”,并在统计数据中被视为“教师”。

“大量诸如在职培训、行政和监督等非教学任务占用了时间。”柏林米特区一名中学教师梅兰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中小学许多科目的国际排名仍不理想,这让德国教师怀疑自己的付出。她说,一些教师因工作压力大频繁请假,甚至辞职,而这又加大了其他教师的工作量。她说,学校以前很少主动招聘教师,现在常年发公告招聘教师,成了恶性循环。

最让德国教育界担心的是,老师已经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是德国中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未来职业之一。汉堡高三学生鲁迪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许多学生想要找一份有挑战性的职业,希望可以通过工作环游世界。而教师工作缺乏灵活性,且发展机会小。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攻读教育学位的大学生并不少,这与德国大学扩招有一定关系。不过,教育类毕业难度很高,辍学或转专业的学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波茨坦大学此前的统计显示,只有一半的教育类学生能坚持到最后毕业。

但同时,中小学教师也是加拿大需求缺口最大的职业之一。虽然真正的“双语人口”很少,但义务教育必须提供英、法双语教学,这为该阶段师资安排增添不少负担。数据显示,2022年,加拿大共有162所注册中学教师岗位呈空缺状态,缺口最大的是母语非英语的高中教师,其后依次为普通中学英语教师、母语非法语的中学教师和生物教师等,几乎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中学教师门类。2023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加拿大教师缺口正在扩大,迹象最突出的是学前教育、中学教育和特殊需求教育。几年前,加拿大中小学教师还人满为患,如今不期而至的供需缺口,形成原因十分复杂。

关键词: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