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见我们的是九院院长李觉将军,那时天气已经冷起来,李觉将军穿着军大衣,步履矫健地走上台去。这是一个叫‘公路俱乐部’的礼堂,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济济一堂,李觉没有发表大篇演讲,简单说了几句后,就带领我们举行了‘保密宣誓’仪式。他念一句,大家跟着说一句。誓词内容记不清了,大意是:我参加这项重要工作,是党和国家对我的最大信任,我宣誓保守国家机密。并同一切泄密窃密行为作坚决斗争……什么机密?我们当时其实一无所知,221的一切,都在五里雾中,即使偶尔道听途说到一点信息,也是支离破碎,无法理出明确的轮廓。”
牺牲的同事们骤然消失在了荒远的高原上,却永久地烙印在了魏世杰的心里。这些鲜活生命的逝去,是无畏的英勇,亦是无言的献身。类似的事故在当时不止一件,同事的牺牲、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这些不仅没有稀释魏世杰的勇气,反而让他感到身上担子的坚实。
魏世杰还多次获得院所两级先进工作者、学铁人标兵、新长征红旗手等称号。与氢弹之父于敏同获九院先进工作者,曾与两弹元勋王淦昌一起研究炸药部件,甚至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在他看来,核武器的研发是在为国家打造一个坚固的盾牌,是光荣的奉献、专属的使命,即使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带着这样的信念,魏世杰等来了氢弹事业成功的喜讯。由于保密的原因,他和同事也是从报纸上看到了氢弹通报成功的消息。大家知道后,心里都充满了强烈的喜悦,但特殊的事业性质让他们无法进行庆祝。“每一个人都把激动藏在心里,而笑意却不自觉地从眼睛里流了出来。”
1990年,魏世杰一家四口回到了家乡青岛西海岸新区,不久厄运便接踵而至,先是儿子魏刚被诊断患有“先天性智障、二级智力残疾”,不能工作,生活难以自理;2000年,女儿魏海燕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每天要吃十几种药,且需终生服用。面对一双儿女的严重残疾,陈位英接受不了这样的沉重打击,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有一次因为发病而自杀,抢救过来后,她拉着魏世杰的手,说的第一句话是:“老魏,我看你太累了,我要是死了也许你就能轻松一点了吧。”
“人生有苦有乐,就像硬币的两面,面对困难,不要回避,都是可以度过去的。”魏世杰用这些话激励自己、鼓励向他求教的年轻人。耄耋之年、须发皆白的老人,连眼睫毛都白了,依然笑对人生给予的试炼与苦难。78岁,该是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年纪,他不敢生病,更不敢奢求能像其他老人一样下棋、散步、出国旅游,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让自己散发的光亮一点,更亮一点。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魏世杰用自己为国为家的无私奉献丰富了英雄主义的内涵,既包括了为伟大事业甘愿奉献的大爱,也包括了在苦难中升腾出的爱的力量与豁达。
针对学生的实际,魏世杰确定了两个演讲主题:一是介绍最新的科学动态,通过介绍纳米技术、机器人、航天和生物工程等新成就,把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使其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二是通过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讲述我国“两弹一星”研制的艰苦历程和光辉成就,进而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为国增光的雄心壮志。
在演讲中,魏世杰尽量使用幽默、简明的语言,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量多的知识,他的报告也因此越来越受学生们的欢迎。一次,他应邀去山东科技大学做报告。报告开始前,忽然下起了大雨。没想到,学生们纷纷冒着大雨按时前来听讲。一位叫焦燕的同学在听完报告后说,看了太多现代言情故事,几乎忘了这世上除了儿女情长之外还有无比宽广的人生境界,魏老师的报告把我的思想从离愁别绪中拉了出来,开始有一种豪情壮志在胸中不断升腾……
经历过苦难,才知生活的艰辛;经历过风浪,才知大海的浩瀚;淡定之后的笔墨,方显刚劲从容。魏世杰用半生许国半生为家的真情,诠释了奋斗与坚持的人生大爱。他是祖国母亲英勇的儿子,是两个孩子英雄的父亲,是妻子最深情的老伴,他深沉的爱,一直随岁月向前延伸。(记者 张永莉 摄影 姜鹏 山东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