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蓝眼泪”刷屏?不少小伙伴连夜出发,化身“追泪人”,前往温岭海边捕捉这一奇观。
静静地站在浅滩中,等待着浪花拍打双脚,仰头是万里星空,低头是群星闪耀在身边,仿佛时间就此静止。
“蓝眼泪”的本质是一类海洋生物(如海萤和夜光藻等)发光现象。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夜光藻细胞生长达到一定密度时,在夜晚就会因为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荧荧蓝光。
夜光藻是一种海洋甲藻,包括红色的异养型和绿色的混合营养型(体内有共生绿藻)。
夜光藻的直径一般为200微米到2毫米不等,已经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称得上单细胞藻类中的“巨人”,在显微镜下则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圆润的身躯。
在海洋里,它们的生长速度不算快,但是当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和食物等)适宜时,也可以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起来,当达到足够的浓度时,便能产生“蓝眼泪”这一视觉盛宴。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发光现象是转瞬即逝的,能够形成“蓝眼泪”的景象,靠的是无数细胞聚集的力量。但是,这种发光是需要耗能的,因此夜光藻并不能一直发光。
因此在观赏“蓝眼泪”时,不建议直接用裸露的肢体接触“蓝眼泪”,尤其是肢体有创口的朋友。
但这可能行不通,夜光藻需要在适宜的水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而这些条件只有专业的实验室才能提供。
如果从发生“蓝眼泪”的海域打点海水带回家,可能当晚还能看到点点蓝光,但2-3天后夜光藻就会死亡,也就无从看到“蓝眼泪”。
形成“蓝眼泪”的前提是夜光藻细胞聚集并达到一定密度,当密度达到每升海水中有3000个或以上夜光藻细胞时,“蓝眼泪”可以看作是一类由夜光藻引发的赤潮(我国近海常见的一种生态灾害),可能会对当地的海水质量以及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