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层密集出访欧洲斡旋乌克兰危机之际,新一轮的“访华潮”也再度开启。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近日,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四国领导人开启访华之行,并将在此期间参加第一届中国-中亚领导人线下峰会。
此次中国-中亚峰会至关重要,对中国而言,中亚地区自古以来都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一带一路”倡议项目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中国与中亚之间的经贸联系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是我国向中东和欧洲地区拓展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国破除美国“印太包围圈”的重要举措。
而对中亚五国来说,坐拥宝贵的油气资源,但却面临着开发不足、没有出海口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有着巨大能源市场且自带资本和基建技术扶持的中国无疑是最佳合作伙伴。
地区国家既能为中国提供能源保障,也能在中国的帮助下迅速实现经济发展,双方互利共赢,是天然的全面战略伙伴。
但就像中国和东盟发展合作关系一样,在哪儿都少不了域外干扰,此前在印度召开G20外长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专程出访中亚并举行了中亚-美国部长级会议,公然挑拨中亚国家与中俄之间的关系。
但从结果而言,美国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虽然地区国家愿意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互动,但在乌克兰问题始终保持中立政策。
在对华政策上,中亚国家也是拒绝美国“挖墙脚”,而是顺应“向东看”的时代大势,毕竟美国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还历历在目,中亚国家无论如何都不会再上美国的当,相比之下,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搭上中国这辆快车才更符合其自身利益。
但是现在我国一方面要斡旋乌克兰危机,同时又要加强与中亚、东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别提今年年内还有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扩员等诸多事项,如果美国始终不能信守承诺,很难做到取信于人。
为了安抚盟友、缓和中美紧张关系,拜登政府多管齐下,先是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两度与中方官员会面,随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再次表达了访华意愿,美防长奥斯汀也喊话称希望能在6月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与中方防长李尚福进行会晤。
从美方高层密集放风来看,拜登政府确实是付出了失去对华施压筹码的代价,同时顶着被共和党批评的压力急迫地寻求与中国接触。
这说明美国外交其实已经陷入相当的困境,不得不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解局,哪怕是此举可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是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向美国重申中方立场,即美国必须先停止损害中方利益,双方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接触,另一方面,我国还是给了拜登台阶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中美关系紧张,美方多次抱怨“中方拒绝沟通”,但其实中方并没有彻底切断高层沟通的渠道。针对拜登提出的中美高层通话,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时并没有明确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