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6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一个月,罗斯福用没有商量余地的语调宣布了一个强制性的计划:“谁也不要说这办不到;它必须办到,我们已经承诺要付诸实施。”
1940年底,美国只有23个师可供作战;到1941年增加了13个师;到1943年,增加到了91个师,其中步兵师67个,骑兵师3个,装甲师16个,空运师3个。
《慕尼黑协定》后,罗斯福曾要求霍普金斯(美国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别助理,有“影子总统”之称)对美国航空工业的潜力进行过一次大致的调查,他希望航空工业的生产能力达到每年2万架和实际产量达到1万架。
但是,美国军官对空中战争毫无理解,当新空军司令阿诺德将军要他的副手们估计一下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只要求1500架飞机——但是从1940年到1945年,美国制造的飞机是30万架,引擎是80万台。
此外,罗斯福还批准了航空兵参谋部提出的成立战略轰炸机司令部的计划。它的建立及其装备和训练完全得从头开始。
但是战后返乡的纳瓦霍族的士兵们却同样无权领取退役补助或就医,也无权享受其他待遇。虽然同样是美利坚国土上的人民,他们却被法律剥夺了所有退休军人应有的权利。
在造船方面,为了对付潜艇所造成的破坏,从1941年6月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美国就在特拉华湾、普吉特海峡周围,在密西西比河以及五大湖沿岸建起了140个船坞。
这些都是装配船坞,它们把从铁路运来的全国各州工厂所制造的部件装配成舰船。由于最大限度地实行了标准化,某些类型的船只,如自由轮,建造周期可以缩短一半。
在整个战争期间,所有国家的军费总开支高达1.1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军费开支就达到了3250亿美元,占了总开支的将近30%,占同期美国国家财政预算的 80%左右,占同期国民收入的43.4%。
美国在财力动员方面,主要是根据加税法案增税,从1941年到1945年,课税收入约1385亿美元,占美国直接军费的 43%;其次是发行公债,战争中共发行了7次战时公债,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1月3日,又发行了一次胜利公债,共筹款1569亿美元;三是增加货币发行量。
毫无疑问,如果那样做,他们还可以避免许多混乱,并赢得时间。不过那样做会违反他们自愿合作和自由主动的信念和传统,这也就是莫斯(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所说的“美国的普罗米修斯精神”。
德国用大炮代替了黄油,而美国既造出了大炮,也造出了黄油。正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盟国在综合国力上占有了绝对的优势,为同盟国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根本性的物质基础。 #三分钟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