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消失9个月,知名女专栏作家自曝患癌:我进入了黑暗隧道……这些症状千万警惕!

频道:欧美电影 日期: 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叶檀生于1973年的上海,是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同时也是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财经创始人,在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是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

“9个月没有拍视频,现在是刚开始拍视频,原因是我生病了,很重的病。”

叶檀在视频中解释,这九个月中偶尔看到她的出镜视频实际上是“存货”,是团队同事们通过剪辑呈现出来的。

她娓娓道来自己在上海瑞金医院治疗的经历,自称无论是家人还是医生,对于她的病情都十分坦诚。起初发现病情时十分凶险,“很可能就不行了”。

在视频中,叶檀强调不要将疾病看作一种人生的羞耻,尤其是乳腺癌,得了这样的病可能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这样是不对的。

“我认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疾病不能带来羞耻,而应该带来爱。”

叶檀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中,乳腺癌作为激素上的疾病,被看作是隐私中的隐私,往往难以启齿。但疾病就是疾病,最多作为一种身体上的不幸,希望无论男女,都能将这种羞耻从我们身上剥离。

视频的最后,她脱掉了自己的帽子,露出几乎贴着头皮的短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近年来,癌症预防已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健康中国2030”癌症行动计划也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当前,健康中国2030建设已进入“关键十年”,而乳腺癌作为全球第一大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其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现状堪忧,患者面临诸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1930万,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约1000万。其中,新增病例60%来自最常见的10种肿瘤,其中女性乳腺癌占11.7%,在数量上已经首次超越了肺癌(11.4%),成为全球诊断人数最多的癌症。

据央视新闻,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新增乳腺癌患者42万人,而且近年来年发病率每年递增3%到4%。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的高峰在45岁—55岁,早于西方国家的55岁—59岁,发病更年轻也意味着对自身、对家庭包括对社会造成的负担更重。造成我国乳腺癌发病增速快、年轻化的原因除了遗传基因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压力和情绪。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兵河表示:高强度的工作,又缺乏运动,可能会造成体内的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以后就可以影响激素的代谢,所以导致乳房过度的增生,然后最后导致乳腺癌。另外就是高度紧张的压力,压力增加可以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也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对于乳腺癌的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通过调整日常生活方式,重视疾病的筛查工作,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疾病的患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在去年发起了全球应对乳腺癌倡议,预计到2040年,每年将乳腺癌死亡率降低2.5%,这将挽救全球250万人的生命。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曾发文介绍,临床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临床治愈率可达80%~90%,晚期乳腺癌治愈率不足40%。但我国不少乳腺癌患者首次诊断已是中晚期,这与患者自身的健康意识、防癌观念和就医条件等都有关系。

早期乳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没有体检的习惯,大多数患者通常是自己偶然发现。但是摸到乳腺肿块不一定是乳腺癌,没摸到肿块也不代表没有患癌,需要到专科就诊完善检查。因此,面对乳腺癌,积极预防、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都极为重要。如果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应尽早接受规范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早期患者疗效好、治疗费用低、遭受痛苦少、治愈率高;中晚期患者疗效差、治疗费用高、遭受痛苦多、治愈机会也小。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仍然是防治的关键。

关键词:黑暗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