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平房与菜地、树林交错,窄路小巷四通八达,居民来往熙熙攘攘。如果没有路旁围墙上的文物保护宣传标语提示,很难把这里和古墓群保护区联系起来。
“这一片私房林立、住户密集,人员构成十分复杂,盗墓者隐藏其中作案,很难被发现。”随州市公安局曾都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肖浩指着邻近路边一处不起眼的民房说:“那户就是从自家房间向下打洞盗掘文物的。”
2020年6月中旬,日常巡逻人员在义地岗保护区的一处偏远荒地里发现新土,立刻上报线索。办案民警随即展开排查,将近一个月的外来人员细细“过了一遍筛子”,4名建筑工人打扮、昼伏夜出的外地男子引起了民警注意。
深夜12点刚过,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载着这伙“不速之客”悄无声息地驶入一处奇怪的私房。这里原本用于通风采光、晾衣晒被的院子,被塑料篷布遮得严严实实。
6月28日凌晨,随州市公安局周密部署,调集警力展开抓捕。设伏抓住外出倾倒新土的嫌疑人杨某后,民警顺利敲开了盗掘现场的大门,两个直径一米多的盗洞赫然出现在眼前。
通过突击审讯,现场抓获的7名犯罪嫌疑人分工明确,出资、勘探、开挖、贩卖,是一伙盗掘倒卖的“老江湖”。已挖出的青铜戈、青铜剑、青铜簠、青铜盉等12件文物中,部分文物已被转手,下落不明。
随州市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包洪波介绍,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对于曾随历史研究意义重大,但在文物贩子眼中却成了“一字千金”的诱惑。
前些年破获“5·8文物大案”追回了一件出土于义地岗的国家一级文物——“曾侯宝鼎”。上面的铭文证实,它的年代比著名的曾侯乙还早300年,填补了历史研究的空白。而这件国宝却被开出百万高价,先后被转卖6次,险些流失海外。
前车之鉴在此,办案民警争分夺秒寻找突破口,追查文物下落。控制住倒卖文物链上的几名关键嫌疑人后,办案民警“顺藤摸瓜”,得知这批文物已被转手给文物贩子“瘦子”,而他也正四处流窜,寻找买家,伺机出手。
2020年7月18日,湖北十堰的一处公园边,车流密集、行人如织。一辆黑色轿车缓缓拐进一条岔路,“瘦子”携带文物准备交易,一早埋伏在此的民警迅速冲出将其和同伙制服,人赃并获。
走进随州博物馆,“追回的宝藏——随州公安追缴文物特展”展厅内,收缴的盗墓工具之多和追回的文物之精美,让游客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