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芸:现在地铁很方便嘛,我上午把菜带过去,中午妈妈就可以吃上了。
十年前,涂芸把父母安顿到地铁11号线的终点站:花桥附近。从此,开启了异地养老模式。两趟换乘、三条轨交,路程并不短,但大多数时候,涂芸还是选择地铁出行。
涂芸:坐高铁,有一种跨省的感觉,但是坐地铁的话,就感觉好像是在同一个省份。就是因为11号线开通,所以我决定把爸爸妈妈迁到花桥这边。平时我想去,乘地铁就过去了。
涂芸:感觉就是在同一个城市啊,这些楼房,高楼大厦,我感觉跟我在上海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一体化的感觉。
施珍,昆山轨交客运科科长,花桥本地人。2015年5月,作为昆山轨交首批入职员工,施珍来到花桥站担任值班站长,向当时仍在岗的上海"老师傅"们取经,为的就是更好地接手这跨域三站的管理工作。
昆山轨交客运科科长 施珍:当时也是比较激动的。因为当时的话,这三个站是首条跨省市的地铁。当时跟上海地铁的师傅们学习,他们也很热情地把所有知道的也都教给我们。
施珍说,每天迎来送往的人群,有通勤的、就医的、旅游的,上海、昆山两地,因为11号线拉近了时空距离,实现了同城化的生活。运营十年,11号线花桥段的客流,从最初的日均2.6万人次,增长到如今的近6万人次。
乘客:早上人特别多,上班的人,七点钟出来也坐不上(座位)。
乘客:有了这部地铁,我们才考虑搬到花桥去的。同学聚会啊,平时买东西啊,都到上海去过。
昆山轨交客运科科长 施珍:感触最深的话可能就是沿线一些住宅、一些商业,你就看到它慢慢地从无到有,然后也是慢慢就是做到苏州上海的一个同城化,慢慢地融合在一起。
今年,苏州轨交11号线也将接入花桥站,未来,上海人就可以实现坐着地铁去阳澄湖吃大闸蟹啦。
目前,苏州的线路已经进入试跑阶段,双向换乘平台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双十一"交汇,从上海坐地铁去苏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