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罚罪》看了常家兄弟的天壤地别,发现常母才是荒唐的源头
常石又向常母告状了,但他绝口不提直播卖假货的事情,还试图掩盖自己借赵家高利贷的真相,却把所有坏事的源头都转嫁给了常征。
因为有了这个理由,他特别理直气壮,甚至觉得自己一切的不幸,都拜常征所赐。如果他们不是亲兄弟,或许他可以做出违背正义的事情,尽管常征已经替他擦过一次屁股。
按理说,为母则刚,再怕事的母亲看到儿子做了错事,至少该教导儿子有正确的是非观。
可是常母的态度是:都是常征的错。因为常征紧揪着赵家不放,导致整个常家都不得安宁,亲弟弟常石做个生意,都会遭到赵家的报复。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三观荒唐的妈,对得起死得不明不白的警察丈夫吗?
常家和赵家最大的死结是常非的死。
常非死在追踪凶手的路上,但死亡报告却是自杀。对于这个结果,作为妻子的常母和小儿子常石都接受了,而且也从未质疑过。但在常征心里却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常征还发过誓:“就算赵家是一块钢板,我也要凿出一个窟窿来”。
一家四口,顶梁柱死了,剩下的三人为何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按说丈夫的为人,做妻子的更应该清楚,而且面对丈夫的突然死亡,妻子也应该时最不能接受的那个人。但常母却绝口不为丈夫申张正义,而且还对结果坦然接受。甚至对大儿子的质疑,还抱有批判态度。
结合常非的生前,以及死亡的蹊跷,即便真相真是自杀,也有理由质疑,但她没有。
这里有一个细节,常非死于3年前,这个时候常征在读研究生,常石也已成年。虽说在昌武,赵家的势力很大,但常家的儿子们都长大成人了。
现实是,从常母这个源头开始,就失去了查找真相的勇气,小儿子更是一副接受现实的模样,而唯一有反骨的大儿子却成了母子俩心中的异类。
其实,她心里应该迸发一种恨,一种不能接受现实的恨。就如《警察荣誉》里的夏母,即便十多年过去,心中始牢记亡夫的功劳,即便转嫁成对警局的恨也是合理的。因为亡夫的功劳,就是存在的唯一印记。
常石为什么捅了天大的窟窿,一回到家就犹如与外界隔绝一样,没有丝毫的悔过之心,跟她这个“忘却往事”的妈有关。
常母,作为亲母,在儿子犯了错最需要批评指正的时刻,不仅没有给予过严厉警告,反而顺从小儿子的意指,把所有错误放在了一心追求正义的大儿子身上。
相信看到的是光明,怀疑看到的是黑暗,相信看到的是道路,怀疑看到的是困难。
赵家是常母的死穴,一旦提及,她的所思所想永远都是黑暗和困难,所以她从不质疑,或者说从不敢质疑。这个软肋,被小儿子利用,对大儿子掣肘。
常征是一名刑警,在校是出了名的学霸,在队里是副队长,也是负责游艇爆炸案的组长,还是秘密调查小组看中的栋梁之材,更是连赵家都忌惮的警察。
是横行昌武市30年屹立不倒的黑帮势力,背后的“保护伞”都高达一整副扑克牌之多。
如果问昌武市姓什么,不用说就是姓赵,因为赵家杀个人犹如碾死一只蚂蚁一样轻易。常征不是没有抓过赵家人,但转眼间人证改了口,物证变了样,恶人还被当庭释放了。
但这也正式拉开了常征对抗赵家的序幕。
在游艇爆炸案调查过程中,常征就被当成了杀人嫌疑犯,前面刚颁布了逮捕令,就遭到了不明势力的截杀,如果不是有秘密调查小组的暗中协助,恐怕他就走上了父亲常非的老路。
秘密调查小组是由厅级政委严国华带头的,而常征曾是实名举报赵家的人,为何能摒弃嫌疑,还是选中了他?
原因不仅是常征熟悉赵家,更重要的是能力以及正义感。这是一场清除恶势力的歼灭战,更是一场清扫内部的肃清战。阻力大、任务重,筛选的每一个组员都必须有非人的毅力以及必胜的信念。
事实证明,清扫赵家犹如黎明前的黑暗一样,是比黑暗更黑的至暗时刻。
只是,再优秀却不是常母心中的骄傲。
常母只知道常征紧盯赵家,是跨不过父亲自杀的这道坎,只是常征的个人想法。而她作为母亲,却不支持,因为她已经接受了现实。
其实,他们的母子关系很紧张,紧张到如果不是她一再发起夺命连环扣,常征是断然不会回家的。而她也有这样的认知,所以,对待常征基本是放任逐流的态度。
当然没有错,但在常母这却有错,因为她连丈夫的死,都能做到不管不问,怎么可能去认同常征重蹈覆辙的道路?即便这个人是她的儿子,即便是能为她脸上添光的人。
赵家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常母作为常非的妻子,常征的母亲,不仅是旁观者,还是阻碍者。
他除了不做正经事外,还做过诈骗犯,专门坑骗无辜人的钱。后来又借高利贷,直播卖假货。
他的亲生母亲不知道则罢,即便知道了,也只是一味地维护。
这应该算是帮凶了吧。
有一个细节是,当常母问有没有违约的时候,常石却把责任推到常征和赵家上,而她的气愤却顿时就消退了。
因为,赵家是她的禁忌,而禁忌里无对错,一概不能碰。
为什么要把小儿子犯的错,算在大儿子头上?
因为在常母心中,常征就是一个锥子,专门捅天的。常家所有的不幸,一定跟常征脱不开关系。
在已经确认常石犯了错的情况下,常母依旧会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常征的头上,因为她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太平无事。
作为普通人,当我们看到黑暗,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第一反应也不该是认怂,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男人,多少都会有一份血性,即便知道是南墙,怎么着也得撞一次。因为我们是初生牛犊,有不怕虎的无畏。
常石却不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头却低得不能再低,腰也弯得不能再弯。
更进一步说,即便常石违了法乱了纪,但他还是少了一份怕,因为他的身后有常母的偏袒和保护,而常母则可以用亲情绑架常征为他收拾烂摊子。
看过这部剧,你很难把常征和常石当成亲兄弟,因为他们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天一个地。
常征,一个仅做了3年的刑警,却让盘桓30年的赵家畏惧,甚至一整个家族都不得不绕道而行。即便无数次动了杀念,却一再徘徊犹豫,任由他一再接近真相。
再看看常石,他却像一只到处裂缝的鸡蛋,一再被苍蝇盯上。不改邪归正,也不思己悔过,一直妄想着走捷径抄近道,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一个追求正义,一个破坏正义。并且你会发现,他们和常母的关系都一般,常征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常石是没有麻烦不出现。
单说常石直播卖假货的事情,即便是赵家给他下了圈套,但他可以不跳,毕竟俩家还牵扯着命案。而他不仅迫不及待地跳了进去,还试图用直播的假产品假流量蒙骗赵家。假象被识破了,只能点头哈腰地认怂,回过头就欺瞒常母,把责任推到亲哥头上。
常母相信,是因为大儿子再优秀,却拉不到身边。小儿子虽不争气,却知道有难处找亲妈。单是这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就让常母心中那杆对与错的天平有了倾斜。
这里有一个问题:常母真的一点都不怀疑丈夫的死因吗?
这点从她不想和赵家扯上关系可以得知,她肯定是怀疑的,只不过迫于实力悬殊,她选择接受现实。也正是因为她的务实,所以,在她察觉出常石的事情牵扯到赵家时,就直接找了韩亚,而非常征。
或许从常非死的那一刻起,她就不想要什么真相,唯一的愿望就是自己和儿子们都能好好地活着。
她希望大儿子不要冒头,庸庸碌碌地做个不犯错的警察就行,即便大儿子非常坚定自己的想法,也改变不了她的初衷;她还希望小儿子平平淡淡,做个小生意养活自己,即便小儿子一出手就不安分,但她还是坚持维护。
常母要求不高,无非就是摁着有能力的,帮衬着无能力的,走普通人的路,过普通人的生活。
可惜,这样的做法却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因为她可以吞咽丈夫的死,却抚平不了父亲在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因为她越阻止大儿子调查真相,就越事与愿违;因为她越维护小儿子,就越行差踏错。
遏制了正义的脚步,助长了罪恶的气焰,荒唐又可悲!
最后,只能劝天下所有的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凌驾在孩子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活在这个世上,该走的弯路不能改变,该经历的挫折不会缺少。学着做一个顺其自然的父母吧,该给予的指引给到了,剩下的就该给孩子自己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