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芬兰加入北约的背后这般暗流涌动

频道:欧美电影 日期: 来源

近期,芬兰国旗在北约布鲁塞尔总部门升起,这标志着芬兰成为北约第31个成员国。至此,以美为首的防御联盟将其与俄罗斯的边界较之前扩大了近一倍,动摇了从波罗的海到北极的军事态势。在现今俄乌地区战火不断、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白热化、国际形势纷乱繁杂的态势下,芬兰从中立走向北约的内在矛盾为何?加入过程中的风起云涌又反映出西方各国几多潜藏的战略意图?俄罗斯军事战略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首先是历史沿革方面。芬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说是同俄与欧洲的关系的一种体现,每一次俄芬关系的转折也代表着欧洲对于俄国关系的每况愈下。在冷战结束(1991)至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五日战争(2008)前,芬兰贯彻着“中立政策”。其一方面在1997年加入北约的《和平伙伴计划》,在危机控制、军事演习、维和等领域与北约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其在安全、气候等多个方面与俄罗斯进行着对话与合作。但是自2008年的五日战争之后,芬兰对俄态度开始转变。其虽然对外宣称仍处于中立地位,但其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着手深化与北约的防务合作,从申请加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开始,到签订了多份备忘录、与北约联合开展多场军事演习。且这一状况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加剧,使其与北约的合作愈发加深,以至于在外界看来芬兰已经是“虽无北约成员国之名,但有北约成员国之实”。而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引爆了芬兰对于俄罗斯的危机感。其于2022年5月18日提交入盟申请书,在经历一波三折的“入约”过程,历经多轮与匈牙利、土耳其的谈判,其于2023年底获得北约使用成员国同意,并于4月4日宣布芬兰正式加入北约。

其次是民众基础方面。芬兰曾沆瀣一气对付外敌的历史和从冷战至俄乌冲突前后的中立政策与社会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与教育,使得芬兰民众较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民众而言,对其领导和代表更加信任、对上层决策智慧更持不质疑态度。在芬兰奉持中立时,仅仅只有20%左右的民众支持加入北约,但当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上层精英表现出加入北约的倾向后,其总统发言称:“芬兰必须立刻地申请加入北约。”芬兰公众对加入北约的支持率迅速上升,至2022年11月时已达到78%。因此,加入北约实为其国内民意所向。

最后是军事保障方面。在加入北约前,芬兰就与北约展开多次军演,其军队具备快速北约化的能力。而在其递交入盟申请书后,许多北约成员国与芬方达成承诺,将在芬方遭受打击时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这些行为无疑大大减少了芬方对于在正式成为成员国过程中遭受打击的担忧。而加入北约后,芬兰将会得到美国核保护伞的庇佑,从而增强其应对俄罗斯核威慑的底气。芬兰加入北约也将实现其军工业向北约军火市场的融入,从而获得可观的利润。同时,芬兰将有机会购买最新的美国和北约盟国的武器,并与北约国家的公司开展联合武器项目。

首先是能源依赖方面。芬兰作为依赖于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在提交申请书后便被俄罗斯宣布停止向其供应天然气。虽然诸多北约国家开始向其提供天然气,美Excelerate 能源公司也与其签订了租赁协议,以代替俄天然气作为芬兰的能源。但这些国家的天然气较俄方更昂贵,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今年1月芬兰民众由于能源价格的攀升及供应的不足,不得已囤积大量木柴取暖。得以见得即使有盟友帮助,近期一段时间内芬兰在冬季仍会缺乏足够的能源以供其国内使用。

其次是俄芬矛盾方面。芬兰加入北约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俄罗斯对于缺少战略缓冲地带的恐慌。从短期来看,俄忙于与乌克兰的冲突,无暇分神以应对芬兰。但从长期来看,这代表着俄芬关系一次彻底的割裂,也标志着西方世界与俄国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同时,据俄方发言人称,不再谈波罗的海无核问题,也表明俄在芬兰周边譬如加里宁格勒等地部署核武器的可能性。

一是霸权强国美国方面。作为北约的领头人,一方面由于芬兰自身军费开支较充足,随着芬兰加入北约,芬兰将需要购买更多的最新武器和军事装备,这将增加美国的军火销售和利润。阿肯色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在5月12日表示,芬兰具备为北约做出贡献的能力,其军事开支将会很快超过北约的军费开支要求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从海权陆权争霸考虑,美国作为海权国,在芬兰加入北约后将使得北约在俄罗斯这一陆权国家附近获得了更多边缘地带的力量,使俄周边地区的军事存在力量得到加强。同时芬兰从中立转向北约也使许多中立的国家开始重新考虑站位问题,进而再一步提升北约影响力,限制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实现海权对陆权的制衡,形成对于陆权势力的围堵之势。

二是地方大国土耳其方面。土耳其在整个芬兰加入北约的过程中扮演着一名阻拦者,从中可以看出其试图通过北约与俄罗斯的矛盾从中谋求自身国家的利益。而在其允许芬兰加入却阻碍瑞典一事也可看出其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矛盾。一方面从地缘战略考虑,土耳其作为地缘政治重要的国家,一直在追求在其他地区的强权地位。土耳其阻止瑞典加入北约,可能是出于在北约内部谈判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此外,土耳其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地区的关系,如与俄罗斯的关系。对芬兰放行而为瑞典设下障碍无疑是在俄罗斯与北约两方做出平衡的抉择。另一方面从其国内舆论方面考虑,基于土耳其政府最近面临着一些内外压力,譬如经济问题、难民危机和反对派的批评等。而瑞典近期由于库尔德人与焚烧《古兰经》事件正引发土耳其国内舆情谴责,通过阻止瑞典加入北约,土耳其政府可以转移公众对于政府所面临问题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声望和支持率。再一方面从国际地位考虑,土耳其政府可以利用这一事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土耳其政府可以通过阻止瑞典加入北约,向其他国家展示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和支持,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三是欧洲国家方面。一方面从安全威胁感知角度考虑,一些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和东欧国家,认为俄罗斯的军事扩张和侵略行为对欧洲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国家希望加强欧洲国家之间的防务合作和整合,加入北约可以提高这些国家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从其独立自主角度考虑,一些欧洲国家认为,在加强防务合作与整合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利益和主权,不要被美国的霸权主义所左右。这些国家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权,而不是被动接受美国的安排。

其一是军事上无直接威胁。首先是对于北约与俄罗斯毗邻的顾虑,虽然芬兰加入俄罗斯使得俄与北约的边界增加了近一倍,但芬兰北部的地形荒凉,这使得在该地区进行全面战斗几乎不可能。此外,芬俄边境约70%是无人区,且主要是由森林和湖泊组成,这表明芬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威胁相对较小。同时,从对于圣彼得堡的威胁而言,尽管在地图上看起来北约与其距离缩短了,但实际上从芬兰到圣彼得堡的距离比从爱沙尼亚更远。其次是对于芬兰加入北约后北约军事实力加强的顾虑。由于北约已经在波罗的海建立了军事潜力,解决了波罗的海舰队的问题,无需芬兰的八艘强大导弹艇,因此北约的实力并没有达到实质增长的程度。而俄对于北约诸国最大的威慑,核武器仍不会因芬兰加入北约而失去原有的威慑力。

关键词: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