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财经对比《灌篮高手》和其他几部日本动漫电影的“想看”人群,发现《你的名字》《铃芽之旅》《名侦探柯南》的主要受众还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想看”《灌篮高手》的人中,30岁-39岁的比例达到了52.3%,明显高于其他电影。
事实上,《灌篮高手》也的确改变了一部分人。在日本雅虎新闻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中,《灌篮高手》排在“改变人生的漫画”的第一位。日本篮球协会的公开资料则显示,在《灌篮高手》连载结束的1996年,日本的篮球竞技人数超过100万人,达到有史以来的顶峰。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电视和DVD是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渠道,能够真正贴近少年少女们的生活、引起他们共鸣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在当时,主流的教育观念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灌篮高手》的出现就撞在了这个枪口上。
《灌篮高手》原作是连载在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上的,Jump的热门漫画在业界有不成文的三大原则:友情、努力和胜利。井上雄彦也曾在公开采访中提过:“《灌篮高手》的价值观就是一根筋地昂扬热血。而主人公则是身材健硕,潜力无穷,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2000年3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要求每天播出进口动画片在少儿节目中的占比不能超过25%,而进口动画片在动画片播出总量中的占比不能超过40%。标志着“封杀日本动画”的开始。而在被认定充斥暴力的《北斗神拳》后,电视上的日本动画几乎绝迹。
但网络限令随之而来,2006年,中国出台限制外国动画播放的政策。尽管2010年,内地电影市场开放,柯南剧场版系列开始进入电影院,让日本动画公司看到了新路线——没法在电视上播放,就到电影上。但都票房平平。日本动画协会发布的《2022日本动漫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日本动漫市场海外收入从这一年开始下跌,一直到2016年,《你的名字》大火,才重新掀起新一轮日本动画大热潮。
《灌篮高手》的“顶流”地位,既得益于动画技术和制作模式的成熟,更是时代的产物——它诞生于日本动漫创作的巅峰时期,用热血、普通人的英雄主义吸引住一批正学习“奋斗理念”的中国小孩,又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被一遍遍传播、讨论、留存,最后,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