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报显示,泡泡玛特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既有亮点也存在不足,可以称得上“喜忧参半”,这或许预示着后疫情时代之下泡泡玛特的业绩动力存在后劲不足的情况,没有市场预期那么强劲复苏。
作为潮玩界的龙头,泡泡玛特的每一份成绩单都备受瞩目,同样也没有辜负市场期待。2017年至2021年,是公司蒙眼狂飙的五年,其营收规模由1.58亿元大幅扩张至44.91亿元,足足增长27倍之多;期内归母净利润突飞猛进,截至2021年已达到8.54亿元。
不过,来到2022年,疫情的多点频发,对各地经济、人们的消费信心均造成了影响,消费行业一度遭受重击。在此背景下,泡泡玛特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分地区看,作为公司营收的主力市场,中国内地收入下行明显,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市场收入的飞速增长却成为公司经营发展上的一大亮点。
具体来看,2021年,公司港澳台及海外收益仅有1.837亿元,来到2022年该部分收益已突破至4.53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147.1%,占比总营收的9.8%。
分渠道看,与国内市场不同,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大举布局的渠道主要为批发,于2022年实现收入为2.129亿元,占比海外市场总营收的46.91%。
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市场环境突变,泡泡玛特也不必担心库存过多的风险,因为其已将压力转嫁至海外的经销商,是一大优点。但缺点在于毛利率严重偏低,向来只有3成之多,远不及线上及线下渠道的高毛利率。
然而,这依旧阻挡不了泡泡玛特想要做大做强海外市场的决心。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泡泡玛特管理层便直言道,预计到2023年底海外门店的数量会达到80到90 家,机器人商店接近200家,其中70%位于东亚和东南亚,30%位于欧美澳地区。
但好在2020年,泡泡玛特推出了新款热门IP SKULLPANDA持续发力,截至2022年已超越MOLLY成为泡泡玛特营收占比最高的自有IP,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13.3%提升至2022年的18.4%。
2023年以来,泡泡玛特亦有持续的新品发售,包括MOLLY、SKULLPANDA、DIMOO等均有新系列上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潮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盲盒是一年比一年难卖了。
据财报披露,泡泡玛特超过9成的营收都是由会员贡献。2021年泡泡玛特的会员注册数量达1958万人,贡献销售额占比为92.2%,2022年会员销售额占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至93.1%,期间新增注册会员数量达到了642.4万人。
即便期间新增会员数量有所增长,但产品复购率却由2021年的56.5%明显下滑至2022年的50.7%,大幅下滑了5.8个百分点,确实出乎意料。
其实,盲盒作为潮玩市场的主要品类,泡泡玛特和其他行业龙头的主攻方向也均为盲盒市场,而作为行业老大哥,泡泡玛特面临的增量空间也是相当有限。
面对行业新入局者,如瞄准Z时代人群的名创优品,已推出的 TOP TOY,晨光文具旗下涉及潮玩业务的“九木杂物社”等无一不在虎视眈眈潮玩这一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