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近,李大伯发现自己食欲下降,还伴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最“恐怖”的是,李大伯发现自己的“眼白”变成了“眼黄”……
杭州网资料图李大伯的肝功能指标提示,谷丙转氨酶达到了惊人的3000U/L(相当于正常值的600倍),并且有凝血功能的异常,说明肝脏的损伤已经非常重了。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甲肝的发病率不断下降,而戊肝的发病率却逐步上升。自2012年来,戊肝发病率持续超过甲肝,长期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
戊肝和乙肝、丙肝不同,它是一种“吃”出来的疾病。戊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就是食用被猪、牛、羊、人类等粪便中戊肝病毒污染过的食物(包括粪便污染的水源浇灌的蔬菜等)后,将病毒摄入体内,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前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等。黄疸期开始出现尿色加深甚至酱油色尿,皮肤、巩膜出现黄染,此时肝功能可有ALT和胆红素升高。如果出现极度的乏力和频繁的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精神和意识的改变,则需要警惕肝衰竭的发生。
戊肝的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加以护肝保肝、退黄等药物,从而改善肝功能,防止进展成肝衰竭。某些特定人群感染戊肝的病死率非常高,高到令人乍舌。比如:
一些本身就有慢性肝脏疾病,如慢乙肝或肝硬化的患者,在感染戊肝后往往容易导致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亦非常高。
春夏之交,野餐文化特别流行。很多人会把食物带到野外食用,这样病从口入的机率非常大。因此,建议在进行野餐之前,有条件的一定要洗手,没有条件也要用消毒剂或消毒湿巾全方位进行手消毒。就算在平日里,吃饭前也要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避免病从口入。
天气一热,大家吃夜宵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小龙虾、烧烤、田螺等都是大家的最爱,但注意一定要烧熟烧透,尽量不吃生腌、刺身等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