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长岛的一座太公馆里正在举行康斯坦齐娅·科利奥尼小姐的婚礼,新娘的父亲唐·维多·科利奥尼站在门口迎接宾客。这群蜂拥而至的宾客大都是科利奥尼的朋友,他们中许多人毫无拘束地称他“教父”。唐·科利奥尼的公开身份是美国最大的橄榄油进口商,实际上他是组约最有势力的黑手党家族首领。数十年来,他稳步地建立起他庞大的地下帝国。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感到失望,就尽可以到科利奥尼这儿来寻求帮助。只要来人公开向他表示彼此的友谊,不论尊卑,他都会出面予以解决,由此他得到了许多人的感激。唐的三个儿子也出现在婚礼上。老大桑尼是个典型的意大利人,十分强悍,但有勇无谋;老二弗雷德,顺从、忠实,但缺乏胆魄和毅力;老三迈克尔本是唐最钟爱的儿子,唐曾一度考虑把家族的大权交给迈克尔继承,但迈克尔却明显地想和他的家族以及家族的事业保持距离;他违背唐的安排参加了军队,并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负伤,还获得过勋章。回来后进入名牌大学,还找了一个地道的美国姑娘作女朋友,这一切都让唐不满。
婚礼过后,唐决定会见多次求见的毒品走私头子索罗佐,他带了长子桑尼和军师哈根前往。在会谈中,索罗佐请求唐利用他在法律界和政界的关系,为毒品走私提供保护;为了答谢唐的支持,索罗佐说他可以把所获利润按相当高的比例送给唐。唐觉得毒品走私风险太大,没有答应,但桑尼为厚利所动,不自觉地流露出愿意合作的意思。索罗佐认为一旦唐死去,桑尼就会接管家族,那时他也许可以和桑尼合作;即使不成,除掉了唐,也可以搬去一个巨大障碍。他派人去刺杀唐,在唐买水果时开枪击中了他,然而由于唐的警觉和刺客的慌张,唐只负了重伤。唐受伤进了医院,索罗佐又收买警官赶走了唐所有的保镖,以便在医院里最后干掉唐。正在危急的时候,唐的小儿子迈克尔闻讯前来探望,他打电话请人来保护唐,结果被恼羞成怒的警官打伤了脸。迈克尔看出自己无法切断和家族的联系,只好被迫介入了家族事务。桑尼和军师哈根商定要除去索罗佐,迈克尔主动接受了这个任务。
迈克尔决定全面反击,他亲自挑选和培养了忠诚的杀手,寻机刺杀了敌对家族的首领,并派出所有手下人,全面打击了占领自己家族地盘的渗入者。通过这次残酷的打击,迈克尔名声大振,恢复了科利奥尼家族在纽约家族中的领导地位。唐·科利奥尼在把权杖交给迈克尔以后不久就因心脏病突发死去了,现在迈克尔辉煌的胜利证明了唐的眼光。事实上,作为新代的家族领导人,迈克尔比唐更有现实眼光。他看出他的家族早晚会融入美国社会,他今天的努力不过是为后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家族帝国从“地下”走到“地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迈克尔实行战略转移,把财力和人力投入到中西部地区。迈克尔的女朋友与他结了婚,她也适应了迈克尔的变化。她开始像她的婆婆一样,毎天到教堂祷告。她排除头脑里关于她自己、孩子、烦恼、反抗和疑问等所有杂念,怀着无比虔诚的信念,为迈克尔·科利奥尼的灵魂析祷。
年轻的老教父维多因逃避家族仇杀远逃美国,梦想着在这个理想国度过上安定的生活,怀揣梦想的科利奥尼一家在美国陷入生存困境,这里并非人间天堂而更像人间地狱,理想与现实的抉择立刻表现在生存还是死亡的层面上:或者保留梦想而死,或者顺应现实输盗、抢劫而生。老教父选择了顺应现实,这是其美国梦的第一次破灭。在经济萧条中被迫从事黑社会活动后,他在家人尤其是下一代面前竭力掩饰并精心伪装,避免正面提及自己的事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远离家族在阳光下生活。在建立家族事业的同时,老科利奥尼似乎距离自由越来越近,在自己的自由王国中建立起一套理想的体制,作为在法律以外存在的规则制定者他给予王国内部人员理想的自由、平等和安定。但实际上却距离其理想自由王国,上流社会越来越远。
老教父在家族事业中风光无限,但在长子进入事业上犹豫、仿徨、迟疑,甚至阻挠、否定,直到被长子一语道破才不得不接纳其进入“家族事业”,给读者带来无尽思考。在有选择时,他宁肯家族事业后继无人而不希望后人步其老路,科利奥尼家族来美国是要寻求自由生命、融入自由王国而不是要建立独立自由王国。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自由王国就是美国主流社会,在那里人人平等,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没有世代仇杀没有家族背景,只有自由、平和与安定。但是这些美好的幻境却是老教父维多用对外实行暴力征服所得来的。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保持长久,很快维多就因保持只做“干净生意”而成为整个黑帮社会事业发展的绊脚石。为了保存梦想的最后一缕纯净,老科利奥尼决定绝不沾染毒品生意,然而对主流社会的这最后的期寄与渴盼,导致了其他家族联手对科利奥尼家族进行灭绝性屠杀,从而完全断送了科利奥尼家族梦想实现的可能,并且几乎断送了老科利奥尼的性命。不仅家族事业受到威胁,连在家族事业庇护之下暂时安宁的家族成员的生命也受到威胁,科利奥尼家族被迫开始从事毒品生意,老教父的梦想又一次破灭。
维多虽然自己投身黑帮,但是却希望自己的后代生活在阳光下。然而科利奥尼家族的唯一实现梦想可能的小儿子迈克尔进入家族事业的同时,老一代教父维多的梦想终于彻底破灭。然而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现实,老教父维多除了深深的无奈之外已经无计可施,于是所有一起似乎又可以归结为: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从对自由王国的追求把科利奥尼家族指引到美洲大陆,到最终对平和安定的渴望把科利奥尼老教父指引到了自家后院的园圃,老教父与主流社会的自由王国已经彻底绝缘了。此时长子惨死,次子已废,幼子彻底脱离主流社会成长为家族事业坚不可摧的首脑,老教父统领家族、繁荣事业、声名显赫的一生最终也不过是一种对梦想的消极回归,其中有与世抗争的疲惫,有造化弄人的无奈,更有梦想彻底破灭尘归尘土归土的晚景沧桑。
马里奥·普佐用大量笔墨描写教父的家庭生活,维多·科利奥尼育有三子一女,秉性脾气各异,长子桑尼强悍勇猛、刚愎自用,鲁莽急躁;次子弗莱德本分忠诚,胆小怕事,惟命是从;小儿子迈克尔长相斯文,彬彬有礼,遇事稳重,女儿康妮年轻貌美,性格温柔,有些神经质。维多·科利奥尼把物色家族继承人选放在首位,但他对孩子们的热爱是等同的。他觉得桑尼是白己最得力的助手,但缺少谦虚谨慎的作风,经常在决策问题时不断点播他,没有放弃比他作为继承人的希望。弗莱德缺少人格感召力不高,不能成为继承人,他也打理一些具体事务。迈克尔最具备继承人的领导天赋和人格特质,但他不想违背儿子的愿望,希望他出人头地成为美国社会合法世界的上层人物。当教父被告知大儿子被少、暗杀,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为了保护其余子女,他强忍悲痛决定与五大家族达成’‘和平协议’‘小说还详述了他收留养了汤姆·黑根的过程,他收留患眼疾沿街乞讨的十一岁男孩汤姆·黑根后,从来不以父亲的身份,而是以监护人的身份出现,送到法律学校,向来不把作为父辈的意志强加于他,而是嘱咐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生身父母。
这样,维多实质是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死心踏地为他效劳的黑社会家族的参谋助手,一方而根据儿子秉性循循善诱,充分显示了老教父人性的双重性,反映出作为黑社会首领的市时度势的父亲一方而是一个有责任心,可亲可敬,富有人情味的长者形象另一方面为家族培养选择继承人和党羽,将其人性的两面性处理得相当完美。在友情方面,维多·科利奥尼深信友谊就是一切,用朋友的友谊筑起的防线比政府还重要,小说运用叙述和议论的手法,通过对参加女儿婚礼来宾的介绍,分析了他对朋友充满感情的慷慨,有其真诚友善的一面,也有虚伪利用的动机。他邀请的客人个都是认识的人全都是信得过的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走了红运都是沾了老头子的光,在这个亲切的场合以无拘无束地当面称呼他‘’教父”,他也没有忘记邀请他当年的老朋友和老邻居。隐隐地表明了教父个性中既具有美国公民的乐观友善,又具有意大利西西里后裔叛逆倔强的民族渊源。值得一提的是维多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折射出维多·科利奥尼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良知和某种原始的正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