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位美国上将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因为中国这样三人存在,才让西方国家不敢妄动,他们是足以抵得上千军万马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三个人到底是谁呢?
上世纪中期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因此各个领域都处于薄弱阶段,甚至还有一些西方国家还想对我国的发展进行压制。可是整个西方国家除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中国进行一次较量外,直到现在也没有哪个国家敢招惹中国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取得如今的成就和三个人是分不开的,也正是有这三个人的存在,才让西方国家不敢轻易招惹中国。
第一位就是有着“氢弹之父”称号的于敏,他算得上是我国核力量的奠基人之一,并且还获得过两弹一星奖章与共和国勋章。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可是他的父母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将他送到了学校,而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不仅学习刻苦,在数学方面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可是在1938年日军入侵天津后,于敏一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而日军的所作所为也让于敏特别的痛恨,而他也从中意识到了落后就会挨打。
因此,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科研知识,帮助国家强大起来,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从此立志报国的种子就在于敏心里生根发芽。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学,这离他的目标又进一步。可是就在他要准备去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他父亲突然得了重病,将家里的积蓄全部用完了,没有钱上学准备放弃的于敏却得到了同学陈克潜父亲的资助,他又可以继续上学了。
到了北大之后,于敏更加努力了,就连寒暑假他都待在学校,因为他知道求学的不容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后来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时,于敏被那升起的蘑菇云给震撼了,于是他就从工学院转到了理学院学习物理,还将量子场论的理论物理定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之后他就开始了物理方面的学习,并且在我国的科研领域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核方面都处于空白的时候,于敏就一点点的研究,最后凭借自己的理解与理论,“于敏构型”氢弹理论被创造出来,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引爆。
第二位就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说起他估计没有人不知道的,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习时,由于成绩优异直接破格成为麻省理工的教授,还参与科学研究。可是在他听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马收拾行李要回国。
可是美国也知道钱学森的能力,起初想通过丰厚的待遇留住他,可是钱学森回国的心根本就动摇不了,于是他们就采取非法拘禁的手段将钱学森给软禁起来。后来在亲友们的帮助下,钱学森才恢复自由并顺利回国。之后,钱学森就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祖国的航空导弹事业上,从此为我国的科研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人是有着核潜艇之父称号的黄旭华,是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核潜艇研制领域的开拓者。1926年出生在上海的黄旭华,他的祖上是行医的,可是在日本侵略中国后,黄旭华就改变救死扶伤的想法,在1945年的时候,他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造船系。
在1954年,表现优异的黄旭华就被调到了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工作,而且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新中国第一艘扫雷艇与第一艘猎潜艇被研制出来,同时他在造船上面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后来在他不懈努力下,我国的核潜艇领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中国也越来越强大了。